约投入劳动力,而是用那特殊的集约型劳动才能守住农业本身,所以无法把规模扩大到1ha(一公顷)以上。现行的WTO政策正处于用西方农业的观点来认识亚洲农业的矛盾状态。被那些每户拥有180ha的超大规模的美国的生产力所威慑的东亚政府,认为生产力低,是耕种规模小的原因。
因此,一味地强制要求农民们扩大规模。为了规模化,机械化和单作化,巨额的农业补助金被投入到农业。如此一来,原来的复合耕种模式就完全被打破了。
由此浮出一个问题是:湿润地区的原来以中耕除草为起点的亚洲农业,从此也要走像西方那样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吗?为了对应WTO的农产品自由贸易主义政策,亚洲各国所采取的农业政策又如何呢?不幸的是“耕地规模扩大化”,“专业农业人员的培养”,“食品消费结构的转换”等政策,只能反映那些想推进农业发展的人们心中所藏的面对西方农业的刻骨铭心的自卑感。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客观认识历史的发展和自己所处的坐标时,才能得以提高。忽视原来的环境和出发点的不一致性,无条件地要求进行规模经济的‘憧憬西方政策’,才是其误区所在。从这一点来看,从生态农业的角度,找回韩国农业的真面目并非是件轻松的事。 5.韩国农业的传统及其发展方向
韩国农业是东亚农业的一条支流,属于世界农业地带当中的第四地带。尤其是韩国的气候,由于韩国处于的中国华北(长江以北)和湿润气候的日本的中间位置,使它的气候具有中国华北般的春旱和超出日本的夏涝的特征。这样的Semi-dry固有的环境条件就赋予韩国农业带有保水农业传统的中耕除草农业的性质。因此,韩国农业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劳动集约型的复合耕种,又直接发展成水田农业和旱田农业相协调的水旱轮换的农作法。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高温多湿的环境导致的茂盛的杂草和防止土壤有机物质的流失。
韩国的农业拥有7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由于向南北方向细长延伸的国土形状,和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出了多种多样的土特产品。因此稻子所占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例如1919年,稻田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6%。当然,农作物当中最多的还是稻子,其经济地位也到了几乎能代替货币的程度了。实际上,韩国农业是以杂粮、大豆和米为主作物发展起来的。如《三国演义》中有:“种植了五谷和稻子” 的记录。[6]10)
在三国初期,农业从锄头农业发展成犁耕农业,而到了4世纪,又发展成灌溉农业了。那时的稻子农业只能采取休闲的方法,因为,高温多湿的气候下,又要防止杂草,又要防止土质下降。“休闲制”一直延续至新罗统一时代,其记录有全罗南道潭阳的“开仙寺石灯记”和高丽末期的“高城三日浦埋香碑(1309)”。但是这种“休闲制”到高丽后期就逐渐发展成每年耕作的“连作制”形式了。
现在,利用韩国最古老的农书“农事直说”来观察一下15世纪韩国农业的整个面目。[3]11)这个时代种植最为广泛的是黄米,小米,大豆和稻子;其次是麦类和人参等农作物。并且朝鲜前期的农业是以多样的作物为中心发展起来,但只能是少数人口耕作大面积土地的粗放型性质。一方面,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稻子的直接播种和连作技术。因为当时主要是采用将稻种直接播种在水田或旱田的直播法,而移秧法几乎没有。但是,到了朝鲜后期,稻农业有了很大的变化。移秧法的利用使稻农业广泛地普及起来,水田的轮作体系也起了很大变化。在开垦壬辰倭乱造成的荒废的国土过程当中,地主制以重要的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了。到了18世纪,移秧法不仅扩大到天水水田(只能靠雨水浇灌的稻田),而且还利用在水田和旱田农业上了。 而且,原来的稻子的直播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直播法中,在旱田里直接种植稻子的特殊技术“干耕法”以西北地区为中心完成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畜力一贯’体系。一方面,旱田农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那时施肥法得到改善,“二年四熟”体系得到广泛普及;瓜,辣椒,烟草,土豆等新的农作物也登场了。
从这样的韩国农业的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农业克服“休闲制”,以发达的中耕除草技术为基础,向高级的轮作体系和连作体系发展的整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不难看出,由人少地广时的粗放型农业向以集约型耕种来提高土地生产性的生产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加强劳动集约,深化水田农业和旱田农业的复合化,成功地解决了土质的保护和防止杂草和害虫的问题。如今水田和旱田的二熟制已广泛普及,将不充足的水资源轮流灌溉水田和旱田这种‘轮水田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到梅雨季节为止,将水稻种植在旱田里栽培的“干田法”在韩半岛西北地区盛行。韩国农业的发展可以用“集约化的道路”一词来形容,它同时也促进了韩国农业传统水旱轮换农法和复合耕种。复合耕种与当时盛行的货币经济结合起来,使多样的商品农作物的种植变得可能,甚至使得原产地为美洲的农作物也轻而易举得变为己物。
到了17、18世纪,不顾有限的土地面积,人口平均增长率高达3%。人口的增加进而产生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的劳动集约型农业。这种农业变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直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