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陈旉农书》与“三才”理论——《陈旉农书》与《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比较      ★★★ 【字体: 】  
《陈旉农书》与“三才”理论——《陈旉农书》与《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比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6:40   点击数:[]    

《陈旉农书》中,不但写了粪田之宜篇专论肥料,其他各篇也颇有谈到肥料的,而且不是零星地谈到,往往是具体而细致的叙述。把这些叙述合并起来,不论字数或内容上都超过粪田之宜篇。它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到处显示出对肥料的重视(引者按,陈旉的“地力常新壮”说强调的也是施肥),对于它有不少新的创始和发展。[23] 

《陈旉农书》在肥料问题上的创新和发展,万国鼎先生论之已详,无须重复。我在这里补充几点:一,肥料的来源主要是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如“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粃,断稿落叶”,“粪汁”,“涤器肥水”,“泔淀”等)或副产品(如“麻枯”等),体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一种物质循环利用和对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利用。二,肥料上的这些创新和发展,是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六百年间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首先是江南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六朝以来,尤其是隋唐以来,江南人口增多,耕地相对不足,需要提高单产;同时,人们一面向山林水面扩展耕地,一面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种植,同时,南方气候温暖,雨水较多,土壤的肥分容易流失,亟待补充,这样,对肥料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了。重视施肥、千方百计开辟肥源,成为江南农法的一大特点。三,由于重视施肥,不但增加了产量,而且培肥了地力,使人们对种地可以增产而不使地力下降充滿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作为“土脉论”发展的“地力常新壮”等理论正是这种经验的结晶,是江南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产物。


“三才”中的“人”与经营管理

作为中国传统农学指导思想的“三才”理论,除讲“天”和“地”以外,还包括“人”。这个“人”,一方面表现为对农业技术的掌握,即如何认识和利用“天时”、“地利”,《陈旉农书》中“治”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如“治田”、“治粪”“治苗”,并强调“治之各有宜”,这就是突显了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在中国传统农书中,前者一般融入讲天时、地利、物宜等技术内容中,后者则往往有其独立的存在。例如,《吕氏春秋》所载先秦农家言四篇中的“上农”,主要就是讲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力的管理的。从《氾胜之书》起,《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等重要农书都包含了对私人农场经营管理的内容。由于中国传统经济史记述的“食货”系列[24] 中只着重讲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或称“官经济”、“公经济”),上述农书的有关记述保存了中国历史上对“私经济”的管理及其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是中国传统农学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有些研究中国传统农学的论著有意或无意地把“人”学排除在外,是不够妥当的;中国传统农学绝非“见物不见人”。

虽然《齐民要术》及以前的农书已经包含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但《齐民要术》的有关记述是分散的,将有关经营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以若干专篇予以系统的论述,在中国传统农书中,《陈旉农书》是第一次这样做。《陈旉农书》有关经营管理的专题,在卷上“十二宜”中占了6篇,可见其份量之重。这些讲述经营管理的专题是和讲述农业技术的专题穿插在一起的,反映了作者“不能把技术和管理分开”的思想。“十二宜”中以“财力之宜篇”开篇,以“念虑之宜篇”结尾,这两篇都是讲经营管理的,尤其是“念虑之宜篇”,称得上是全卷的总纲,陈旉拿它来做“十二宜”的“压轴”。我们着重对这两篇作些分析。

“念虑之宜篇”强调农业生产的计划性。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所规定的。因为精耕细作不但是增加劳动力投入,而且是在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去争取高产,农业生产与“天地”打交道,牵涉到方方面面,因此,需要用心思,有计划地进行。春秋时代的郑子产就已经说过:“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25] 农功要有缜密的思考和计划,其中包含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太平经》也指出:“比若耕田,得谷独成实多善者,是用心密,用力多也。”[26] 《四民月令》被称为“地主的经营手册”,其中已包含了对农业生产的整体计划和安排。《齐民要术》没有专门谈生产计划的篇章,但书中处处体现了精细计算、统筹安排的精神。例如,把种植商品菜的农田选择在靠近市场的“负郭良田”,菜田的布局要考虑灌溉、管理和运输的方便[27] ;各种粮食作物安排在什么地方,也有一个全局的考虑[28] 。

陈旉继承了上述思想和理论,他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农事尤宜念虑者也。孟子曰: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常人之情,多于闲裕之时,因循废事,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念念在是,不以须臾忘废,料理辑治,则日成一日,岁成一岁,何为不充足备具也?……

这里讲的有两个要点:一是引证“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古训,指出农业生产要预先作计划。而且,这计划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之上的。陈旉在《财力之宜篇》中说:“深思熟计,既善其始,又善其中,终必有成遂之常矣,岂图苟徼一时之幸哉!”所谓“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古代韩国旱田耕作法和农耕制度的考察

  • 下一篇文章:方志在农业科学史上的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陈旉农书》与“三才”理论——《陈旉农书》与《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比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陈旉农书》与“三才”理论——《陈旉农书》与《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比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陈旉农书》与“三才”理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