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后世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依稀有某种相通之处。 [20] 万国鼎:《陈旉农书评介》,载《陈旉农书校注》。 [21] 《国语·周语上》载虢文公云:夫民之大事在农。……古者太史顺时(韦注,视也)土,阳瘅(厚也)愤(积也)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农祥,房星也。晨正谓立春之日,晨中于午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也),日月厎于天庙(厎,至也;天庙,营室也。孟春之月,日月皆在营室),土乃脉发(脉,理也。《农书》曰:“春土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先时九日,太史吿稷曰:“自今至于初吉(按,初吉指每月上旬的吉日,这里指立春而言 ),阳气俱烝(升也),土膏其动(膏,土润也;其动,润泽欲行),弗震弗渝(变也),脉乃满眚(灾也),谷乃不殖。” [22] 参阅《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第一篇第五章第三节中的“土脉论”部分。 [23] 万国鼎:《陈旉农书校注》第12—13页。 [24] 从《史记·平准书》和《汉书·食货志》开始,中国历代正史中多有“食货志”,是记述经济发展历史的专志,形成首尾相续的系列。中国古代政书《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及其后续著作共10本)中也有“食货门”,形成另一首尾相续的经济史记述系列。 [25] 《左传》襄公25年。 [26] 《太平经合校》第415页,中华书局,1960年。 [27] 《齐民要术·种葵第十七》 [28] 如旱稻就其自身而言,种在高田下田都可以,但夏天积水的“下田”,却不能种禾、豆、麦,如果旱稻种在高田,就会挤占了禾、豆、麦的位置,下田就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而从全局考虑,把旱稻安排在下田。参阅《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的有关部分。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