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 【字体: 】  
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6:32   点击数:[]    

除牛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及选种配种等工作。又在各县设立耕牛配种站四处,免费配种,历年来统计配种二百八十余次,保育耕牛二千余头,一九四一年该所筹办耕牛保险,数年以来颇着成效。
浙江省之兽疫以猪霍乱与猪肺疫最为重要,农改所首先即着手于该两种疫菌苗与血清之制造,一九三九年以后,血清与菌苗之制造范围逐渐扩大,制造数量亦增多,在数年中曾制成大量之牛出血败血病高度免疫血清,抗牛瘟高度免疫血清,牛出血败血病混合菌苗,炭疽芽胞菌苗,牛瘟脏器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苗等,除以供应本省农村之需要外,并供给各方面之需要,除制造菌苗血清外,并努力防治兽疫,历年防治兽疫之种类与区域年有扩大,各地一有兽疫发生,农改所据报告,即派人员驰往防治,一面指导消毒与隔离,设法加以扑灭,统计防治牛疫二千四百七十七头,其他猪之各种传染病用血清治疗者九千二百四十三头,菌苗预防及药物治疗者八千一百二十七头,治疗家禽二千一百O一羽。
(九)植物病虫害 浙省治虫事业,始于一九一三年嘉兴府属成立之治螟会,次年即结束。一九一七年,复设除螟研究所,不久又停顿。一九二四年浙江省昆虫局成立于嘉兴,工作注重浙西方面。一九二八年局址迁杭,更名为浙江省昆虫局,扩充内部组织,并在嘉兴设第一防治所,永嘉设第二防治所。一九二九年举办治虫讲习会,为训练治虫人员之发端,同年省会各县设立治虫委员会,在兰溪设第三防治所。一九三O年增设植物病理研究室,药剂室等,同年各县设置治虫专员及督促员,同年八月浙江省农林局成立,昆虫局归其管辖,九月省令改设为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全所分为研究、推广与总务三部,嗣以农林局裁撤,防治所改隶建设厅。一九三一年于杭、嘉、湖、宁、绍五县设大规模稻虫防治实施区,以为农民示范,四月裁撤第三区防治所设桑虫研究分所于吴兴,改第一区防治所为稻虫研究分所,第二区防治所为果虫研究分所,并增设防治指导室,材料供给室,机械室,六月与嘉兴县政府合办之寄生蜂保护试验室落成,七月省府开办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以备训练学生充各县治虫人员之用。一九三二年一月召集各县治虫人员举办植物病虫害防治讲习会,三月增设寄生蜂研究室及蚊蝇研究室,果虫研究室由永嘉迁黄岩,六月奉厅令仍为浙江省昆虫局。一九三三年省令各县设置植物病虫害陈列室,四月在杭县七堡设立棉虫研究室。一九三四年浙江省农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将各地治虫事业之一部改隶区农场,在旧府属首县置治虫办事处,各设治虫专员三人,担任各区治虫指导之责。一九三六年省府改组,经费紧缩,本所经济虽极度困难,而事业仍继续维持,七月农林改良总场成立,省各场所并入管辖,改称为昆虫研究所,惟对于外仍用浙江省昆虫局原名。一九三七年仍恢复浙江省昆虫局,直隶建设厅,增设森林及仓库害虫研究室,棉虫及蚊蝇两研究室,因与中央合作,暂行结束。一九三八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成立,该局并入该所,于所内设病虫害股。一九四O年改进所扩充组织,病虫害股改为病虫害防治科,下设病害、虫害二股。
浙江省病虫害之研究工作以稻作害虫为主,治螟为研究中最重要之一部,次乃及于桑、果、棉、茶、森林等病虫之研究,宣传方面多方并进,省昆虫局曾印发各种刊物一百五十一种,此外并低价推广各种杀虫器械,抗战以后,农改所[注:原稿此节至此而止] 二、 中山大学农学院

一九O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广东省劝业道在广州东郊筹设农事试验场,同时在试验场附设讲习所,讲习所在一九一七年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一九二六年则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大学农科成立后先设农学系(内分农艺、园艺、畜牧、蚕桑、病虫害、农政各门)林学系,农林化学系(内分土壤肥料与农产制造两门)三学系。一九二五年开辟石牌农场(现本校农林各二场)。一九二八年增设农林植物研究所(现改为植物研究所,隶属理学院)。一九三O年增设稻作试验场及土壤调查所(现改为土壤研究所),白云山模范林场。一九三四年增设乐昌沿溪山演习林场。一九三六年增设蚕桑学系。一九三五年成立农科研究所,内分土壤学部与农林植物学部,招收研究生。一九四O年沿溪山演习林改为乐昌演习林场,移设于细梨坑。一九四一年增设农业经济学系,及畜牧兽医学系。一九四八年增设农艺、园艺、病虫害三学系,至目前止本院计有农艺、园艺、森林、畜牧兽医、病虫害、蚕桑、农业化学、农业经济等八学系,及稻作试验场,土壤学研究所。
历年研究之成绩
(一) 农艺方面
1、 稻作:农艺系历年对育种、风土化、施肥、病虫害、及栽培方法、均有试验与研究,而对育种尤为注重,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即已育成野稻杂交种,栽培稻杂交种,纯系选定种等。早晚造优良稻种七十余品系,抗战期间分在韩江、南路、北江等地区继续工作,所育成品种交广东省农林局推广,颇着成效。复员以后,自一九四七年起,研究重点集中在栽培种系统之分析,中国粳籼糯种之栽培起源及稻种分类,早晚造种光期反应之比较观察,各地带之粳籼稻种之种性异同。[注:此节未完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 下一篇文章:古代韩国旱田耕作法和农耕制度的考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