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矿业与冶金
   推进大型煤企跨区域发展的建议      ★★★ 【字体: 】  
推进大型煤企跨区域发展的建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9 22:42:5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2005年以来,国家和有关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炭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煤炭资源整合中,加快推进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是需要引起注意和力争突破的一大问题。国家应从顶层设计上重视破除地区本位,在政策上应逐步完善煤炭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促进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

    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家和有关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加快培育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目前各地煤炭资源整合基本停留在省域之内,依靠本省力量重组,大型跨区域煤炭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比较少。当前,应尽快推进由各省区内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为主转向大型煤炭企业的跨区域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优势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是煤炭资源整合中需要引起注意和力争取得突破的一大问题。

    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培育一批跨区域大型煤炭企业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力争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企业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前20名的集中度达到65%以上。同时跨区域发展是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未来的任务还很重,2010年我国前20家煤炭公司的集中度仅为41%,还存在着大量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水平低的煤炭企业。而且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企业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前20名的集中度达到65%以上。受区域资源储量规模、煤炭物流、区域市场容量等基础条件的限制,要完成这一任务必然要求大型煤炭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区域发展

    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已有资源耗竭前逐步进行产业转型,从煤炭产业转向非煤产业,或者延长煤炭产业链,延缓资源耗竭的到来;二是通过跨区域或国际化发展,积极扩大接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我国不少煤炭产地都已接近资源枯竭,这些地区的一些大型煤炭企业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稳产高产受到威胁,面临着很大的转产和就业压力。由于煤炭企业设备专用性强,企业能力集中,员工技能单一,发展非煤产业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一些地区性的大型煤炭企业来说,还承担着保障和稳定地区煤炭供应的责任,如果没有持续的接替资源,任其关闭破产,还将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而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0%(含山西省),把东中西部优势要素成功结合,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顺利地跨区域发展,有利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煤炭地区煤炭资源整合和转型一是靠煤炭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二是依托煤炭资源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而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借力省外大型优势煤炭企业,同时完善各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提高煤炭产业竞争性,同样需要支持大型跨区域煤企参与。

    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煤炭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延长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和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二是依托煤炭资源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煤炭业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也需要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而省外一些大型优势煤炭企业往往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雄厚、设备完善、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拥有较高的产业能力,因而在推动地方煤炭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发展非煤的接续替代产业,需要创新“资源一项目一煤炭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和模式,由煤炭企业和新产业项目方共同合作,亦可发挥煤炭企业的资金优势和产业优势。

    2008年以来的煤炭资源整合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资源省“多、小、散、乱、低”的传统产业格局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产业水平、产业集中度、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都大幅提升。但在整合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面对被兼并重组企业巨大的资源和资产补偿支出,一些主体企业存在资金缺口,缺乏雄厚的整合资金;这种重组也致使主体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经营风险大幅提高;二是一些主体企业在快速产能扩张下采取“挑肥拣瘦”策略,延缓了一些整合矿的复产进展;三是一些企业以“阴阳合同”实行变相整合,有的重组合同实际上并不执行等。要化解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引入外地大型优势煤炭企业参与兼并重组是一个较好的办法。一方面可以使兼并重组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抑制本地大企业的“挑肥拣瘦”和变相整合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本地煤炭企业资金短缺、债务压力大、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有利于这些企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大型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的难度在加大

    目前,煤炭资源兼并重组主体多为省内煤炭企业,跨区域间的兼并重组仅停留在省域之内。

    且“项目换资源”的发展思路使煤炭资源大量流向外地非煤相关企业。“项目换资源”的思路使煤炭企业的长处得不到发挥,不仅会降低其核心竞争力,而且显然也与矿产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悖。

    在新一轮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外地企业多被排除在重组主体地位之外。在2008年以来新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煤炭资源兼并重组主体多为省内煤炭企业,跨区域间的兼并重组仅停留在省域之内。由于省外大型优势煤企被排除在省级兼并重组主体之外,已在这些省建立起较大规模产能和储量的省外大型煤炭企业,不能享受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政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非常大,而且其所属煤矿在属地日常管理中,地方监管的随意性较大,随时可以命令停产整顿,对矿井正常连续生产带来影响和制约,不利于矿井安全持续稳定发展。这些大型优势省外煤企,由于未获得省级兼并重组主体地位,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较大困难:一是将已有煤矿转让给具备整合资格的企业,退出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二是与具有市级重组主体地位的煤炭企业合作,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整合,这种方式会使大型煤企失去已有的主动权,极易扼杀具有极大发展能力的省外大型煤企做大做强。

    以“项目换资源”的发展思路下煤炭资源大量流向外地非煤相关企业。以“项目换资源”是近几年中西部煤炭资源大省发展煤炭产业的普遍思路,即要求外地企业在投资本地煤炭产业时,必须配套投资非煤项目或非煤产业。在以“项目换资源”的竞争中,煤炭企业由于不具有非煤的产业能力,多处于劣势,大量煤炭资源流向无煤炭从业经验和能力的外地非煤企业,如京东方通过在内蒙古投资220亿元建设第5.5代AM-OLED生产线,获配10亿吨煤炭探矿权;江苏尚德拟在山西投资百亿元的多晶硅项目,将可获配2亿吨煤炭资源。

    煤炭企业被要求同时开办非煤产业,将更多利润投资在本地区。引导煤炭企业投资非煤产业是许多煤炭资源大省推进本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外地煤炭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希望企业将由煤炭经营产生的利润更多地投资在本地区,以带动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措施就是要求外地煤炭企业投资非煤产业。实践中,政府的这种产业引导,主要通过行政方式加以体现。由于煤炭企业的能力主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下一篇文章:镇雄县煤矿废水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张荣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推进大型煤企跨区域发展的建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推进大型煤企跨区域发展的建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煤矿机运事故原因及对策分析
  • ››矿井水资源化及污染控制技术探讨
  • ››我国煤矿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探讨
  • ››浅析煤矿井下直流杂散电流的危害与...
  • ››刮板输送机应用电气软启动时的堵转...
  • ››软启动在煤矿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 ››耙斗装岩机的改进及事故预防措施
  • ››煤矿供电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安全管理...
  • ››小议北方煤矿电厂水处理生水加热器...
  • ››推进大型煤企跨区域发展的建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