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蓄水工程,在降水集 中期蓄水用于降水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大兴水 利工程,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 活跃地方经济. 3. 1. 3 修建环保工程,确保江水不受污染 该县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除了加大宣传力度 外还要尽快修建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和县城水资源 再利用工程,动员全县人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从根本上消除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2 非工程措施 3. 2. 1 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该县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相对较低,一般只有 40%左右,大部分资源水源无法利用,水资源存在极 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蓄水灌溉新技术,节约宝 贵的水资源,对于非农业用水特别是用于人们日常 生活的泉水进行循环技术改造工程,提高其利用率, 同时加强水法宣传,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 3. 2. 2 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 积极鼓励农民退耕返草返林,蓄养水源,有实验 表明,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比生态恶化的 地区,土壤蓄水能力大30% ~40%,充份利用土壤 这座天然水库蓄养水源,同时对于退耕返草返林的 农民国家应给予适当补偿. 3. 2. 3 实现各利用水需求之间的合理比例 该县农业用水、非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水资 源的需求关系紊乱,生态用水无法保障,其结果是造 成生态系统严重损坏,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严 重,应合理科学配置各种用水需求,保证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4 正确协调几个关系 抗旱减灾和水资源调度是一项系统而又宠大的 工作,在具体的抗旱减灾和水资源调度工作中,应协 调好几个关系,保证抗旱和水资源利用工作的有力 性、科学性,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4.1 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协 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 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 于经济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内促进经济发展. 4.2 抗旱规划的长远性与当前性 在具体的抗旱规划中应适当超前,不能临渴掘 井,应合理处理好抗旱与水资源利用规划的长远性 与当前性,力争实现抗旱与水资源利用规划的有机 结合,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 该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从全国的整体利益出 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 下,流域之间、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进行合理配置, 明确水权。抗旱工程与水资源开发应服从、服务于 全国大局. 5 结语 1)抗旱与水资源利用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 范围广泛,应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以实现水资源的 最优配置. 2)充分调动全县公民的责任心、积极性,通过 水法宣传,提高全民抗旱减灾和水资源利用意识,为 全县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奠定坚实的基 础. 3)在修建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同时,大力宣传环 境对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全县公民的环保 意识. 4)在宣传节约用水的同时,大力提倡科学种 田,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品种,淘汰那些用水量大又无 增产效果的老品种,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张志仁,殷国柱.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国 防环境科学及工程技术研究, 1998(4): 136-149. [2] 张志仁,张统.浅谈水回用技术研究[J].国防环境科 学及工程技术研究, 1998(4): 40-4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