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信息技术 |
|
|||||
基于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技术的创新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9 22:01:1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网络印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实现印刷的便捷途径。它不是一种印刷方式(Printing),而是一种印刷解决方案(Printing Solutions)—从网络到印刷。随着网络印刷的广泛应用,通过网络实现印刷的在线接单和印刷服务过程中,印刷质量中印刷色彩再现是网络印刷很重要的内容。
EFI推出EFI Digital Store Front软件, 该软件是公司开发的专门服务于 “从网络到印刷”的软件系统。
柯达宣布推出全新的“网络到印刷”解决方案,并将在GraphExpo展览会上进行产品演示。
以上说明网络印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关注。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对网络印刷的关注度远不及国外。作为一种新型的印刷方案, 它的实现要以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如果在事实的基础上来分析,网络印刷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网络印刷的推广不单要攻克技术上的难题,还要改变传统的印刷。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会构想出更加适合网络印刷的配套方案。
网络印刷色彩再现的方法主要有:网络印刷中色彩再现方法如远程校色,色彩管理,网络模版处理,邮寄校样,专色再现等,网络印刷色彩再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能实现网络印刷客户印刷活件色彩的所见即所得,远程校色,邮寄校样成本高,周期长。
论文主要是研究网络中色彩再现技术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方法,提出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方案,并对网络色彩再现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2. 网络印刷中色彩再现的方法
要实现色彩的再现就离不开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是指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以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色彩管理能够使色彩再现,即相同的色彩数据,用任何系统输出最终都会获得相同的色彩效果。在印刷领域,色彩管理是针对制版和印刷一整套工艺流程而言的。色彩管理是由传统彩色符合基本条件所决定的,即按照纸张、油墨及其他印刷条件决定的颜色再现特性进行的基本设定和选择,包括阶调复制、灰平衡及色彩校正等内容,目的是让分色和印刷的条件相适应。阶调复制是指正确地设定高光、暗调、中间调,以准确反映原稿的层次反差,这种设定应基于纸张与油墨的特性,与计算机的显示无关;灰平衡是由特定的纸张、油墨及其他印刷条件所决定的,准确地确定灰平衡点有利于准确地复制所有颜色,防止色偏。如图1所示是网络印刷色彩的生产流程图。
图1 网络印刷色彩的生产流程图
通过图1,可以看到,色彩管理所要覆盖的是一根链条,把图像的采集(扫描或者数字摄影)、显示、处理、输出(数字打样、输出胶片、CTP制版等)、传统印刷或数字印刷完整的生产环节串联在一起。说得简单一点,色彩管理就是基于ICC特性文件,使图像色彩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保持稳定和一致的系统方法。
2.1 色彩管理的方法
色彩管理的方法内容包括设备定标、特征描述、颜色转换。设备定标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但并不能保证图像与原稿保持一致,而是看设备是否达到原设计的指标;设备特征的描述是对不同设备的色彩表达及所呈现的颜色范围的描述;颜色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一个设备的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的色空间,在不同的色空间之间建立对应的色映射。
网络印刷中能使色彩再现的色彩管理一般分为三步:
首先是设备校正和线性化。设备校正时要选择合适的参数,如测量仪、纸张类型、加网方式等。输出供校正测量的页面,测量后得到输出曲线,测量值应高于目标值或不低于其10%,才能保证得到符合印刷要求的实地密度。线性化曲线完成之后,第一步校正便完成了。
图2 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然后是制作设备ICC特性文件。将测试色标发送至服务器,输出色标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色块,经色彩管理软件计算生成数字印刷机的特性文件。色域映射可将设备色域压缩至胶印色域,从而使数字印刷能模拟传统印刷的输出效果。
最后,将设备特性文件嵌入到数字印刷色彩管理流程中,完成色彩转换。在色彩管理流程中调用设备的ICC特性文件,再一次输出IT8色标,从而比较色彩管理前后数字印刷的输出效果。通常系统经过自动计算并不能很精确地模拟出印刷效果,还需要对设备ICC特性文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优化。
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对某红色进行印刷复制,并通过网站在各地浏览现实出来。这颜色通过输入设备正确获取了,但是通过胶印设备印刷后出现了变化,并且在网址上浏览时也无法得到现实,为了保证色彩的一致,色彩管理系统以即定的标准为一句,取得相关呈现的数据特征,独立作业于系统之外的标准色彩空间,幷分析运算产生准确的色彩输出信息,从而整体解决各环节因素所造成的一系列偏色问题。网络中的色彩再现离不开输入、输出设备中颜色传递,所以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的色彩控制必不可少。
2.1.1 扫描仪的校正以及特征化
校正扫描仪的原则就是将扫描仪调校成能够忠实复制原告的阶叼层次信息、色彩变化以及灰平衡。其过程通过白平衡来实现。
扫描仪特征化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扫描仪特征化过程图
a.确保扫描仪正常的工作
b.扫描标准色表
c.保存扫描好的色表文件
d.计算扫描仪特征文件
2.1.2 显示器的校正及特征化
显示器的校正:
a.校正前准备。
b.显示器校正调节的参数。
c.显示器的校正方法。
d.显示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4 显示器校正基本步骤
显示设备的特征化
首先要运行特征文件制作程序,点击显示器Monitor 按钮;然后选择参考文件和测量文件;然后进行特征化文件大小的设置,并选择显示器的类型。最后,对显示器的白点进行设置。
2.1.3 打印机的校正及特征化
通过打印机线性化的功能来完成打印机的校正。打印机特征化,打印机特征化过程如下:生成测试条:选择一种测试条并输出样张。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测试条。依据测试条的测量数据生成特征文件。
2.1.4 色彩管理中的色彩校正
彩色原稿的印刷复制过程是图像信息的色分解和色还原两个过程的组合。在实际复
2.1.5 色彩管理的特点
通过高效的,可预知的,成熟的色彩管理,可增强专业设计的能力,更好的实现“所见即所得”。将会为客户带来以下好处:
1) 与预期颜色准确匹配;
2) 使用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不同介质上实现色彩的一致性;
3) 实现与客户更好的合作;
4) 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返工率;
5)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 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产品的质量;
7) 可以使在显示器或数码打样机打印的数码稿上看到的颜色与最终印刷品的颜色达到完全一致。
如所上述,只有将色彩管理进行好了,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社会中才能准确的实现色彩再现。
2.2 常见网络印刷的色彩再现方法
2.2.1 远程数码打样的色彩再现
远程数码打样的色彩再现是在保证两端喷墨打印机色彩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本地数码打样进行色彩管理成功以后,将原始校样的数据信息传送到远端,就能保证远端校样对色彩精确性具有完全的控制,确保最终输出数据与原始校样一致。远程数码打样系统涉及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印刷机等多种设备,这些不同类型的设备,甚至是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设备,对颜色的表现能力也有所区别。例如,不同显示器对同一幅图像的显示效果不尽相同,不同打印机对同一数字文件的打印结果存在差异,就更别提墨水、纸张的不同造成的印刷成品的颜色差异了。
远程数码打样技术要实现色彩一致就须运用色彩管理系统。色彩管理系统是远程数码打样的技术核心,它是将传统色彩控制理论与ICC色彩匹配理论相融合,并通过网络远程传输实现异地打样色彩一致性的色彩管理和匹配控制技术。
远程数码打样进行色彩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基本步骤。
(1)生成反映打样或印刷特性的色彩特性文件(ICC Profile),即基于IT8标版进行传统打样或印刷,对标版样张采用分光光度计及相关软件进行测量,生成反映印刷适性的ICC Profile。
(2)生成反映喷墨打印机纸张与打印机特性的ICC Profile。
(3)色域转换。将反映印刷适性的ICC Profile和反映打印机适性的ICC Profile通过CMM进行色彩空间的数据转换,使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样张和对应印刷适性下的印刷标准样张达到颜色一致并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4)本地原始校样。调用包含色域匹配后的色彩管理数据集,打印出样张及远程控制条,将控制条数据信息以及色彩管理的作业参数设置信息打包传送到远端。
(5)远端校样。接收方解压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并打印,测量出颜色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色差计算,得到满意的△E。
2.2.2 专色再现
专色印刷(Spot-color Printing)主要是指添加或替代印刷原色黄(Y)、品红(M)、青(C)、黑墨(BK)的特殊颜色的油墨来复制原稿颜色的印刷工艺。专色的一致性和准确再现性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推广产品品牌以及赢得客户信赖的重要条件。如何确保专色印刷中的色彩可重复性,实现对专色印刷的控制和检测也成为书刊和包装印刷行业焦点问题之一。
专色印刷质量的评价标准:
1. 空间一致性
专色的空间一致性是指在同一承印物上的墨色均匀程度。实际生产过程中,空间一致性的评价方法是选用标准光源视场(D50, 2°),对同一承印物上垂直于印刷方向上的同一专色进行色度测量,并用得到的CIELAB值求得平均色差△E(单个CIELAB值和所有的CIELAB值的平均值之差),最后根据平均色差△E的频率分布越窄表明着墨越统一。专色的空间一致性反映的是印刷过程的机械校准程度。
2.时间一致性
专色的时间一致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专色在不同印张上墨色一致性的程度。时间一致性的评价方法与空间一致性的评价方法相同,只是它是在同批产品的不同印张上固定印有专色的某一固定位置进行色度测量。时间上的一致性反映的是印刷过程的稳定性。
3.色彩偏差
由于专色墨主要用于实地版印刷,其主要质量问题即色相的偏差,一般用色差(ΔE)表示。这里的色差指的是印品与原稿之间颜色的差距大小,只有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允差范围之内才能说明所生产的印品是合格的。
根据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包装品的图文特征,用好专色印刷工艺,对产品的印刷质量、印刷难度、生产成本、生产效率都会有很好的优化。
2.2.3 色彩校正
色彩校正是参考特定原稿颜色,针对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颜色传递以及取得最佳的色彩匹配。由此也证明,色彩管理与色彩校正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在印刷领域,色彩校正主要针对图像而言。参照原稿对图像进行颜色方面校色,使其尽量接近原稿或者高于原稿。色彩校正是图像修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对色调进行细微调整,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等。图像处理有三方面内容:色彩、层次和清晰度。而色彩校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Photoshop当中,Image/adjust子菜单中的命令都是用来进行色彩校正的命令。这些命令修改了图像中像素值的分布,并允许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调整色调。
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必须遵循以下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第一,校准显示器。这也是一个色彩管理的过程,是为调整图像作准备,将显示器做特性化处理并校准为符合工作需要的颜色显示标准,创建ICC特性化文件
图5 色彩校正的流程图
效果不好的扫描图像和缺少足够细节的照片,即使可以校正,也很难处理。过多的色彩校正也可能会造成像素损失和细节减少。
第三,调整色调范围。开始色调校正时,要调整图像中最亮与最暗的像素值,设置允许在整个图像中使用可能的最精细细节的整体色调范围。此过程称为设置高光和暗调,即黑白场定标。尔后再看色调范围,如果它主要集中在某一端时,则手动调整中间调。中间调细节比较集中,则不用调整中间调。
第四,调整色彩平衡。主要是删除不需要的色偏或校正过饱和或欠饱和的颜色。
第五,进行其他特殊的色彩调整。可选颜色的调整,增强颜色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第六,锐化图像边缘。使用“USM锐化”滤镜锐化图像的边缘清晰度。
2.2.4 JDF在网络印刷中的应用
JDF文件的内容:
1. JDF文件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印前的色彩管理描述、补漏白、拼大版、数字打样信息;印刷中的油墨量的控制、颜色质量控制、套准控制参数;以及印后的裁切、折叠和装订信息等。
2. 非技术性管理信息:如活件管理及流程安排信息,活件跟踪及反馈信息,因而保证准时、高效的组织生产。
3. 商务信息及客户意见:JDF建立了跟电子商务系统及客户的联系,能迅速的将客户意见反应到生产中。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的透明度,便于客户监督生产。
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即活件描述格式,是一种基于XML的定义格式。也就是可把印刷任务当成一个要经过许多生产过程的活件,而JDF提供按生产过程去描述这种活件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能让使用者明确每一工序过程中必要的控制,指导生产装置去执行生产过程,并能用于前期业务管理与后期生产执行之间相互交换。它为系统提供共同的框架以便进行相互沟通及说明工作过程。因为对于一个更现代化更有组织的生产过程来说,它允许不同设备和软件程序共享信息,由此JDF使CIM方案成为可能。
JDF应用于印刷的全过程,对设计、印前、印刷、印后以及送货等各环节能够赋予统一的标准格式。
JDF的优点:
1. JDF在生产加工服务与管理信息服务两者之间架起了信息交换的桥梁。它能够实时跟踪印刷作业和相关设备,以及印前与印后的数据处理[11]。
2. JDF可以通过定义与生产无关的和与生产有关的两种工作流程,在客户要求与实际生产工艺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3. JDF可以定义和跟踪各种用户的流程,它可以将整个行业,包括媒介、设计、印刷、网络和电子商务公司之间单独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执行,而不必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流程模式。
4. JDF可以将来自不同商家的各类产品整合到无缝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中。JDF必将成为供应商们今后开发的各种系统的基础,而且对未来的全自动化工作流程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印刷领域,过去也存在一些标准,PPF、PDF、PJTF等,但是任何一种格式都不能涵盖印刷行业从业务管理到生产管理再到资源管理,以及印前、印中和印后的全过程,而JDF是基于这些技术之上,可以兼容这些格式,它把这些技术以及其它的一些标准容纳在一起而成为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标准。这使得JDF很快发展成一种正式标准并被作为行业标准而推荐。
而且,JDF拥有强大的树型信息结构,且编码方式基于XML,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做到解决不同的问题。
JDF文件包括的信息就和网络图像色彩信息相关,为印刷商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印刷生产部门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
只要网络图像色彩的信息通过一个流程平台,这样可以将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JDF文件格式描述,所以JDF文件格式是网络色彩再现的一种手段。
3 网络印刷色彩再现存在的问题
3.1 影响网络印刷色彩再现的因素
色彩外观主要决定于光源、物体本身和观察者。众所周知,在不同的观察环境下,物体的颜色表现将会有很大的变化,从目录上挑选出来的绿裙子,壁橱中取出的黄色油画或不同制造商的夹克,即使在商店里进行了精心对比,但当拿回家后颜色外观也会发生改变。在网络系统中,产生上述色彩再现差异原因是不同色彩输出设备的色彩生成技术以及在不同观察环境下人类视觉的差异性。基于加色法的RGB色彩空间是与硬件设备相关的,即设备的特性影响色彩的再现。在因特网上,彩色图像被传送到远程显示器或远程的彩色打印机,很难保证终端的色彩输出设备与服务提供商的商品原稿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因为商家并不清楚远程色彩复制设备的特性。而对于在不同观察环境中人眼对色彩的不同分辨力的差异上,就更难保证色彩再现的一致性与真实性了。
3.2 网络印刷色彩再现存在的问题
进入了网络时代,各类商家纷纷瞄准了网络这个蕴涵了巨大商机的市场,努力借助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商品,例如服装、时尚、艺术、家具和艺术品的拍卖等等。当前人们遇到的问题,是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样品色彩的准确度。而颜色也是大多数人选取商品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色彩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时,人们发现他们所购的商品颜色不是他们所看到的。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换货、要求退款、投诉等等) ,而且会使客户对网络提供的商品失去信心,甚至在购买无色彩意义的商品,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公司、商家要进行色彩交流就不得不创建自己的色谱,利用现有色谱或求助于更大的标色系统。这些系统中的某些系统是基于色彩的物理特性之上,因此产生了CIEXYZ,CIELUV和CIELAB统一色彩空间。某些是基于色彩的视觉特性之上,例如孟塞尔(Munsell,美国)和NCS (瑞典) 样色标示系统。
理论上,两个有相同的颜色坐标值的颜色应该有相同的颜色特征(从色度上匹配)。但是,这只有在同样材质、同样的观察条件下和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才是正确的。换句说,这并不意味着色度上匹配的颜色就会使得在荧光屏、纸或纺织物上表现出良好的视觉匹配。CIE所定义的色彩空间都是与设备无关的,而且其色域也包含了与设备相关的RGB和CMYK颜色空间的色域,这就为在不同颜色空间进行色彩转换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媒介,保证了色彩再现的一致性,同时也为网络系统中色彩再现提供了依据[10]。
影响网络印刷色彩再现的因素归根究底就是网络彩色图像在传播时的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原因,我认为目前网络色彩再现问题主要体现在:
1.正确的网络图像格式。
2.网络浏览器常常将图像文件中包含的特征文件信息忽略掉。
3.网络图像获取前,没有进行必要的色彩管理,使得扫描仪与数码相机不能特征化处理获取色彩记录特性的特征文件。
4.扫描仪与数码相机采用RGB色彩模式描述与记录色
4 当前已有的解决方案
以网络为平台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大大缩短了客户获得样品的时间。但样品的质量仍是客户最关心的,而色彩的感知正是客户判别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真实再现原稿色彩的样品同样是没有立足之地。
4.1 色彩外观模型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上世纪80年代,Hunt和Nayatani已经在对色彩外观建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成果,在1997年,CIE推荐其作为临时色彩外观模型简化版本,即CIECAM97。这个模型是基于简化的色彩适应颜色视觉理论和统一颜色空间的。一个色彩外观模型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色度适应变换,一组颜色视觉响应函数和一个描述感知(感觉相互关系)关系的色彩空间。它们可以较高水平地预测在一定观察环境范围内的色彩外观。其中色度适应变换是为了预测同一色彩外观在两种不同类型光源下相应的三色刺激值。色彩外观模型在工业上的应用如图所示:它是指从一个屏幕上的彩色图像到印刷的四步转换机制,说明了屏幕上的彩色图像如何处理以模拟在印刷机上图像制作的过程。
图6 局域网色彩外观模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用屏幕校正模型将屏幕图像(为RGB格式)逐像素地转化到等同的XYZ图像系统,然后,这个XYZ图像通过色彩外观模型转换以获得LCH图像,这里的LCH(亮度、彩度和色调)是在屏幕观察条件下的感知属性。再经过LC日图像转化为XYZ图像,这时它能保持相同的颜色外观,但是在印刷环境下,就使用逆向色彩外观模型。最后,XYZ图像通过印刷机模型转换成CMYK图像。
然而,四步转换只能应用于局域网环境,将XYZ图像转换为设备坐标(RGB图像或CMYK图像)对于全球网络,很难知道远程色彩复制设备的特性,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色彩空间与色彩管理来实现色彩再现的一致性[12]。
4.2 以ICC描述文档为依据的色彩管理方式
ICC描述文件(ICC profile),指的是在经由电脑来处理色彩管理的架构下,将每种设备中不可欠缺的色彩特征文件预先保存于色彩描述文件(color profile) 中。在这种色彩管理系统中,首先必须把输入设备的色彩特征描述文件从输入的色彩空间变换到中间过渡性质的设备独立色彩空间,然后再变换到输出色彩空间,如此才可能达成测色的色彩再。在ICC标准的保证下,设备的特性文件可以实现比较精确的图像显示与输出,即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而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当传输一幅图像时,描述文件(Profile) 会作为一个附件一起传输过去,用户对基本色块的评价如纯红、绿,蓝和白等也会包含在带有参照样本色彩系统的描述文件(Profile文件) 里。再由用户依据设备描述文件,以标准的与设备无关色空间为媒介,实现输出设备的校准与色空间之间的正确转换[10]。
4.3 以sRGB为依据的色彩管理方式
sRGB色彩空间色彩管理方式是以相互交换彩色影像讯号达成标准化,来实现色彩管理的做法。sRGB色彩空间使用许多值精确地勾画色彩的红、绿和蓝色元素这些元素组成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或图形、图表或文本的彩色区域,弥补了设备差异和表色空间不同而产生的色彩表现效果的不同[11]。sRGB的色彩空间基于独立的色彩坐标,可以使色彩在不同的设备使用传输中对应于同一的色彩坐标体系,而不受这些设备各自具有的不同色彩坐标的影响。而且sRGB的2.2的伽玛值具有极好的感知编码能力,几乎可以很好地匹配计算机和视频显示的物理属性。虽然受显示器色域范围的限制,但SRGB色空间在提高数字设备与打印设备、硬件设备与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配色能力,确保色彩协调一致性方面是毋庸置疑的,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具有SRGB的显示器以及输出设备一定能广泛地为每个用户所接受,并在网络出版做了很大贡献。
上述两种色彩管理方式是借助于一种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可以使色彩在不同的设备使用传输中对应于同一的色彩坐标体系,而不受这些设备各自具有的不同色彩坐标的影响,同时对于相同的设备,也能屏蔽设备自身特性差异而实现色彩的正确再现。
5 网络印刷色彩再现的解决方案
即使两端的显示器拥有同样的RGB空间,同一图像也会因不同的Web浏览器的主观设置不同而感觉不一样。不同的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色彩背景和不同的色彩对比模式。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图像色彩外观,CIE推荐色彩外观模型和IEC制定的标准RGB色彩空间是为了改进实践的一致性和现代成像系统中不同组件的兼容性。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于解决色彩再现若干解决方案建议如下:
1.可以根据人类色彩感知建立一个标准的默认色彩空间用于互联网,
这个空间应该考虑所有观察环境,并给出精确的色彩描述。而基于CIECAM97色彩空间可以发展为LCH空间即明度、彩度和色调。
2.或者还可以将XYZ值转换到设备坐标系,需要知道设备的颜色空间模型。因此,需用桌面分光光度计测出每个显示器白点及红绿蓝基色的XYZ值。但就目前而言,这样做代价高且不实际。
3.替代性的方法是电脑显示器应带有具有白点和一些基本色RGB值的色度索引表,这些色度值应是考虑到显示器退化的时间函数。
4.人类视觉标示空间的开发应该基于色彩外观模型CIECAM97。这样当一幅图像传输时,描述文件(Profile) 会作为一个附件一起传输过去,用户对基本色块的评价如纯红、绿,蓝和白等也会包含在带有参照样本色彩系统的描述文件(Profile文件) 里,这一步也应包含环境因素。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网络传输时间长或可能出现两个图像文件之一丢失。
5.需要创建一个使得HTML可在LCH空间和sRGB空间显示图像的插件。
6.在远程的电脑,LCH空间应转换为当地显示器的RGB空间并用同样的LCH显示图像。
7.若从网络彩色数字图像入手,用于网络动态彩色图像图形、产品广告性质的文件格式以GIF为主,用于电子出版物或者文本信息文件格式以PDF为主,而用于网络产品与图片的发布格式已JPEG格式为主。JPG文件格式便于图像色彩显示的真度,GIF文件格式则是通过颜色表的形式记录图像色彩,无法使图像假如特征文件信息。所以要使网络图像的色彩再现容易实现,首先得正确
CIE xy
Exaggerates difference in greens CIE u'v'
Closer to the eye's perceived difference
图7 sRGB IEC61966-2.1
11.若从网络图像色彩改变的原因入手,我想是因为Photoshop等一些图像编辑与处理软件的RGB工作空间不同于sRGB色彩空间,而通常浏览器对图像查看时,其软件本身并不具备类似与Photoshop等软件一样的色彩处理功能,而显示器的基本色彩模式为sRGB,图像失真会得到避免。
12.从远程打样的色彩再现方法谈,实现色彩一致还须运用色彩管理系统。色彩管理系统是远程数码打样的技术核心。它将传统色彩控制理论与ICC色彩匹配理论相融合,并通过网络远程传输实现异地打样色彩一致性的色彩管理和匹配控制技术。看来重中之重还离不开对色彩管理的熟悉运用,并注意相关的步骤。
13.色彩校正在色彩管理中也有体现,它们互相包含,密不可分。色彩校正是图像修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对色调进行细微调整,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等。图像处理有三方面内容:色彩、层次和清晰度。从这三方面入手,做好图像色彩校正的处理工作,也有利于网络图像的色彩再现。
14.最后补充一点,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忘记的。做好色彩管理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的校正与特征化,能确保原稿图像尽量的不失真或者网点面积的改变。从而使原稿在网络中的色彩再现得到保证。
6 结论
在网络印刷中实现色彩再现是非常重要的,现存的色彩说明方法用于在因特网上进行色彩匹配都有其不足之处,而基于sRGB和CIE的设备独立颜色空间同样存在很多不足,印刷要想在网络印刷系统实现准确的色彩复制,以明度、彩度和色调为参数的色彩说明系统是必需的,因为它能将更大范围的观察条件和设备因素考虑进来。
尽管基于网络印刷的色彩再现方法比较多,但是实施起来还有诸多的不方便,从根本上谈,网络的色彩再现绝对离不开色彩管理的范围,而其他一些方法是基于印刷色彩管理上的延伸,JDF格式的运用原理就是相似色彩管理中的色域转换,而专色再现,色彩校正也相似于色彩管理中的相关内容。所以,我得出的一个结论:色彩管理技术好比色彩再现的脏腑,要得到色彩的更好再现,就必须掌握色彩管理技术的精髓。
以上我的建议有正有误,基本上属于就网络色彩再现现状而提出的猜想,若被采用,希望告之以结果。我相信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方法的完善一定能改变以后印刷业的格局,带给印刷企业精确、便捷、经济和效率,更能扩展印刷工艺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前进添加动力。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炳芳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李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李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燕向晖.网络印刷新流程[J].印刷技术,2008,(10):21-24
葛玉军.异地印刷的文件和远程打样[J].今日印刷,2006,(2):12-14
李 翔.英国印刷业推进网络印刷应用[J].印刷技术,2009.(4):13-15
张材福.印刷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印刷[J]. 包装世界,2009,3
刘浩学.印刷色彩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156-160
徐海松.颜色信息工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78-81
田全慧.印刷色彩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33-46
慕明宜.2010印刷业在机遇中发展[J].印刷工业, 2010, (01) :15-18
[9] 陈超.印刷色彩管理-高质量高效率的必然选择[J].印刷技术,2007
[10] 孙艳.印刷配色中一种新型的墨层厚度控制方法的研究[J].郑州大学,2007
[11]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ing Science and Hardcopy , 2008 :56-58
[12] Paperm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lsinki, [J] February 1998 Maguns Diesen :12-14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