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信息技术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 【字体: 】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5:19:50   点击数:[]    

、稳定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超文本就其主导趋势是非经典的。因为它所依赖的网络出版系统给予非经典性的作品以出版的机会、非经典性作家以成名的机会,并且,改变了追求永恒的观念。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反的趋势存在:一方面,在传统文本世界中,仍存在解构经典的趋势,这就是说,某些经典在一定的条件下丧失了它们的权威地位,原因也许是社会条件、意识形态的变化。经典成了历史的经典,而非现实的经典;另一方面,在超文本世界中,同样存在再造经典的趋势,这就是说,某些超文本精华不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作为有价值的文献而被保留、被仿效。网络出版既为非经典性文本的发表提供了便利,同时又为经典性文本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前者更多地体现在BBS上,后者更多地体现在专题网站的建设上。在一个非常自由与宽松的出版环境中,经过竞争,仍会形成优胜劣败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应持辩证的观点。

       人们曾经责难电子书,说它限制了读者在选择阅读环境方面的自由。如果说人们可以躺在浴缸中舒舒服服地读印刷品的话,电子书就无法给人们带来这样的乐趣了。就现有的发展水平而论,电子书的确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如此,膝上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等应用,已经使电子书的阅读由固定向移动发展。参阅Landow,  George  P.  What’s  a  Critic  to  Do?  Critical  Theory  in  the  Age  of  Hypertext.  Landow,  George  P.  edit..Hyper/Text/Theor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p3-4。supersed
       在实验中,超文本未必胜出。当前的成功之一是作为搜索引擎,如SuperBook,提供了这种功能。另一种潜能在于呈现不易以线性形式呈现的文本信息,任何文本信息都有相关的、相反的观念,可用超文本来加以组织。第三种潜能是提供动态连贯。正如本文所述,提供附加信息。通过将读者的知识、能力、目标模式化,超文本可以开发出对文本加以动态结构的类型。包括附加背景知识。通过可选项,保证各取所需。  
       个性化文本的听起来不错,但要准确量度读者的背景知识、能力和目标确有困难。有赖于开发出恰当的用户模式。考虑到文本当中有什么信息、读者已掌握了哪些信息,又需要知道什么信息。超文本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对计算机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得靠作家开发出较好的个性化文本。
       如何看待书籍与超文本、印刷术与网络的关系呢?尽管存在关于书籍即将死亡的种种说法,书籍仍将存在于网络时代,就像手写本在印刷术发明仍然存在一样,只不过它们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或者说书面传播不再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很难说是书籍的死亡或电子文本的僭位,不妨视为一种载体迁移。  

1、教育理论与文学理论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的P.  W.  Foltz曾对传统阅读和超阅读进行比较研究,其成果以博士论文的形式发表,题为《线性文本与超文本中的读者理解和策略》(1993)。
Foltz,  P.  W.  (1993).  Readers’  comprehension  and  strategies  in  linear  text  an  hypertex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他做了两项实验,集中考察两种因素对于阅读的影响:一是文本的连贯性,二是读者的目标。第一个实验考察读者的理解与策略,运用一个线性文本,或者两个超文本环境之一(从一个本科水平的经济学教材中的两个超文本版本之一)。操纵读者的目标,使一半读者阅读这一段以学习一般知识,另一半阅读这一段以发现特定知识。试图进行以下比较:其一,在阅读超文本与线性文本时,读者的理解与策略是否有别?假设:既然读者缺乏对于文本主题的背景知识,超文本缺乏连贯性可能影响理解。其二,读者的目标是否和文本的程式发生相互作用?读者是否基于其目标运用不同策略?文本程式是否使理解程度有别?假定超文本更宜于信息检索的任务,因此,有特定目标的读者(必须发现相关信息)依托于超文本时表现更好;? 涤幸话阍亩聊勘甑亩琳呃孟咝晕谋靖欣蛭峁┝说ヒ坏牧嵝孕畔ⅰ?nbsp; 
       取自本科生水平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个段落被转换成为超文本,运用了几部超文本作品的方针;包括利用作者的段落标题以设计节点,利用作者的概要以产生层系。由此产生的层系超文本包含6018个单词,由26个节点组成。在上述层系之外,有17个横向链接,指示作者进行各部分之间的交叉参考。超文本允许读者通过按钮对文本加以纵览,遵循层系结构或者交叉链接。此外,还提供了超文本结构图,允许跳到文本的任何点。假定超文本的跳跃性不能像线性文本那样提供连贯的段落,因此导致理解度降低。为了验证这一点,开发出更为连贯的超文本,这个超文本与前一个超文本几乎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提供了附加的连贯性。为了确定在超文本中进行的非连贯性的跳跃,首先对文本进行宏命题分析,描绘每个句子的要旨,。分析指示何处可能发生非连贯的跳跃,为了使转变更为连贯需要补充什么缺失的信息。因此,不论非相干的跳跃发生的什么地方,计算机自动加入一个附加的首段以补充必须的缺失的宏命题,以句子的形式。  
       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没有重量的空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基于Cosmos的包装容器跌落试验的开...
  • ››日产100吨抄纸车间工艺设计分析
  • ››SDH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分析
  • ››装饰原纸增湿強及再制浆工艺的设计...
  • ››基于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技术的创新分...
  • ››图象序列中的运动检测技术的开发分...
  • ››体温测量仪设计系统的分析
  • ››通用视频编解码平台系统的问题和策...
  • ››页面在线设计系统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 ››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用于废纸制浆造纸...
  •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