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电子通信
   漫谈失真      ★★★ 【字体: 】  
漫谈失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3:55: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失真是一个令人害怕讨厌的词语, 大概是由于它的负面意义吧。一直以来,在电声产品上,失真都是一个重要的指针。

   但对发烧友来说,失真的真正意义在哪?当一个讯号经过传输,或经过放大,理论上来说要保持和原讯号完完全全不变是不可能的,故此,从技术的角度看,人们总希望它的失真度越小越好。可是近年大部份资深发烧友都会同意,在听感上来说,失真度这指标却不能有效地反映器材的好声程度。如方才说过,既然讯号经过传输或放大不能保持和原讯号完完全全一样,其间一定出现一些变化,这变化是什么呢?大体不外乎“加多”和“减少”。“减少”这概念较容易明白,就是原讯号在传输或放大过程中遗失了一些东西。

    至于“加多”就有较复杂的内容了,简单来说,就是在传输或放大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既源于原讯号又有别于原讯号的东西。由于这些都是原来没有的,故也只能是失真的部份内容。

    在听感上,这类衍生物有时竟会有神奇的作用,譬如说,一些新增的谐波,明显起了像味精的作用,喜欢的人会觉得加了声音更音乐化。又如话筒效应(microphonic)又提供了一些发烧友用作调音的一种有效手段。甚至乎相移(Phase Shift),这个一听起来都不像好东西的,也可以巧妙地被利用来美化音色。在录音过程中加进激励效果使低音冲激力更大更结实,就是运用了相移这东西。于是有一派以最后听音为取舍的,大叫失真无伤大雅,因为如果把失真换成“美化物”,或“味精”,相信人们对之的抗拒会大为减少,而另一派主要是工程师,却大声说:“数字胜于雄辩”(numbers don't lie)。

    这样的争论,旷日持久,究竟谁是谁非? 这里,我们先不用发烧友这概念,因为一般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发烧友是一些走火入魔的怪人,上面的争论会对什么人有最大的影响呢?答案是喜欢音响的人,这也就是英文的Audiophile,音响爱好者了。至于谁是音响爱好者,这本身已有很大争议。我想这应该涵盖一切喜欢音响技术和听音乐的人,而不应把它局限于拥有价值连城的Hi End器材的一小撮。相信大部份读者发展音响的爱好,往往都是由喜欢听音乐开始,而最先接触或使用的都会是一些普及的器材。我还记得在小三的时候跟邻家的大孩子一起自己弄矿石收音机,那时候从晶体耳塞传来的音乐,至今难忘,当然晶体耳塞根本不能提供什么低频,可是它的中频瞬变,与及高音的表现,都不是一般晶体管收音机的小扬声器所能比拟。虽然后来才知道AM广播的高频只有7 KHz,连谐波也不会高到10 KHz,但当年的简单矿石收音机却开始了我往后漫长的发烧历程。还记得多年前到香港电台听他们第4台的每月音乐会,在不太大的一个录音间里听钢琴独奏。当时的感受非常美好,音色通透自然。

    于是心想,如何在钢琴前放两支胆咪,第三支挂高以收取堂音,在混音之前经胆器材调校…想得很远。但当回到现场的乐音中,我很快明白,要重现当时的效果,要重拾当时聆听者的感受,恐怕人类还要作很大的努力。说回先前的争论,以发烧友为主的一派,大可称之为主观主义者(subjectivist),他们坚持现今对失真的了解和运用还很有限,故失真的测量并不是故事的全部。至于以工程师为主的一派可称为客观主义者(objectivist),他们坚持以科学手段去测量和区分器材的优劣。现实可能确是由矛盾组成,综观各种失真的被发现,被测量,以至人们找出对策,诸如总谐波失真,当改善它之后,原来带来了TIM瞬态互调失真;又譬如CD的jitter,被发现和对付,还只是很近年的事。至于两派谁对,我想两者各有各对,因为他们争论的不是同一样东西。发烧友其实不自觉在听感上找寻自己的喜好,而工程师却力图客观地找出衡量器材的标准。故此争论的答案是客观测量标准并不能决定主观的个人喜好。有人喜欢无源前级,有人反对,一下子大家都升级到什么音乐感等抽象名词上争论,其实这只是两种个人喜好的争论,是两种不同的主观立场。

   说实在一点,他们争论的,其实不是音乐回放的表现,而是两种前级本身的特有音色。究竟讯号经过这两者,有多少“加多”,有多少“减少”,工程师插到其中,又能否排难解纷,抑或是会使浑水更浑。这一切,由读者自己下答案好了。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噪声图像的分形压缩编码研究

  • 下一篇文章:基于Delphi的VFW视频捕获程序的开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漫谈失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漫谈失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
  • ››一种基于七号信令的局间话单采集系...
  • ››对于变频器的制动技术分析
  •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多维分...
  • ››浅论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常见故障的检...
  • ››信息时代网络用户信息检索焦虑的心...
  • ››论GIS在高校房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 ››关于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的思考 金李莎...
  • ››2G、3G切换精细化优化分析思路探讨...
  •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漫谈失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