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80C196MC在中频感应电源中的应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56:38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晶闸管中频电源;逆变电路;微控制器;扫频式零压软启动;槽路谐振频率 1 概述 随着工业的发展,中频电源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如在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焊接等方面,其工作方式多采用并联逆变,结构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经电抗器平波后,成为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源,再经单相逆变桥,把直流电流逆变成一定频率的单相中频电流。负载是由感应线圈和补偿电容器组成的,连接成并联谐振电路。目前市场上的中频电源,其逆变部分控制电路多采用模拟元器件,电路复杂,控制参数难以调整,因而通用性差。本文采用Intel公司80C196MC微控制器构成逆变控制电路,较好地克服了以上弊端,简化了电路,控制参数可以调节并显示,大大提高了中频电源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80C196MC微控制器具有适合于PWM逆变器、变频器及电机高速控制所需的许多特性。它由一个C196核心、一个三相波形发生器WFG、一个多通道A/D转换器及其他片内外设(如两个定时器、一个事件处理门阵列EPA、两个通用PWM模块)等构成。其C196核心包含512字节的寄存器RAM,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为用户程序所用。80C196MC对片内外设的操作全部是通过存取相应的专用寄存器(SFR)来完成的。 根据中频电源的工作原理,逆变控制器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电源的扫频式零电压软启动和正常工作时槽路谐振频率的跟踪。 扫频式零电压软启动是一种新型的启动方式,其过程如下:在逆变电路启动前,以一个高于槽路谐振频率的他激信号从高向低扫描,去触发逆变晶闸管。当他激信号频率下降到接近槽路谐振频率时,中频电压便建立起来。启动成功后逆变控制电路自动跟踪槽路谐振频率,使设备进入稳态运行。如果他激信号频率下降至最低,中频电压仍未建立,则他激信号恢复到最高值,重复上述启动过程,直至启动成功。整个启动过程中将直流电压限定在较低的水平,以减小冲击。该启动方式无需辅助装置,电路简单,启动成功率高。 槽路谐振频率的跟踪实现方法如下:通过检测电路取出中频电压、中频电流的过零点,比较得出二者的相位差,即负载的阻抗角φ。当φ大于设定值时,降低逆变触发信号的频率;当φ小于设定值时,升高逆变触发信号的频率。这样就可以自动跟踪槽路阻抗特性的改变,从而保证负载一直工作在接近谐振状态。由于采用了数字电路,系统的抗干扰性增强,电路简化,参数设定调节方便。 3.1 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功能要求,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主要有中频电压、中频电流过零信号,功率自动控制部分产生的逆变角调节信号,启动时的直流电压限幅信号,启动失败关机信号,与其它控制设备通信信号,人机对话数据信号等。 中频电压过零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中频电压由1000∶20电压互感器从主电路取出,经过隔离变压器后与控制电路共地。电压信号经过前端低通滤波器后,送至电压比较器LM339,与零电平比较,产生表示中频电压过零的方波信号,再经滤波、放大后送至80C196MC的比较捕获单元引脚CAP1。 由于逆变晶闸管就是开通或关断直流电流,形成负载上的中频电流。因此,逆变晶闸管的触发信号与中频电流同相位。直接取单片机发出的逆变触发信号作为中频电流过零信号,送至80C196MC的比较捕获单元引脚CAP0。 功率自动控制部分若是模拟电路,其产生的逆变角调节信号可接至80C196MC的A/D转换输入引脚ACH0。80C196MC的自带的A/D转换模块将其转换后可得出调节量。功率自动控制部分若是数字电路,其产生的逆变角调节信号可通过串行通信传至80C196MC。串行通信信号接至80C196MC的比较捕获单元引脚CAP1及CAP2。 启动过程中的控制信号,如直流电压限幅信号、重复启动时关机信号、启动成功转锁频信号均为开关量,可接至80C196MC的I/O口P0.1,P0.2和P6.4。发生故障的保护信号接至80C196MC的不可屏蔽中断引脚NMI,以保证任何时候发生故障控制程序都可以及时转入保护中断。 控制参数的设置和显示可以通过人机接口外接键盘和数码管实现。 3.2 软件设计 控制软件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个模块:逆变角检测模块、扫频启动模块、频率调节模块。逆变角检测模块根据采集的中频电压、电流过零信号计算出实际的逆变角大小。扫频启动模块按设定的参数实现扫频启动的过程。频率调节模块根据计算出的逆变角大小和设定值比较,调整逆变频率的高低。 逆变角检测模块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当CAP1引脚捕捉到一个正跳变时产生CAPCOMP1中断。中断处理程序记录下此时电压过零时间、电流过零时间,并计算判断电压周期是否大致等于电流周期,以防止干扰信号。计算电压电流的相位差,即逆变角。重复4次后计算平均值,作为实际的逆变角值,并将逆变角标志位置位,以供其他程序模块调用。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