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蓝牙无线连接可靠性的研究与实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54:10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蓝牙,无线,可靠性,研究与实现 1 引言 蓝牙(Bluetooth )是一种低成本、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标准。它是由爱立信(Ericsson ) ,国际商用机器(IBM ) ,英特尔( Intel ) ,诺基亚(Nokia )和东芝(Toshiba ) 5 家公司共同倡导的一种全球无线技术标准。其目的就是将智能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信息的外部设备用无线方式连接起来。目前,无线连接飞速普及、大受欢迎,蓝牙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无线移动数据通信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 蓝牙无线频段的选择和抗干扰 蓝牙技术采用2400~2483.5MHz 的ISM (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这是因为: ( l )该频段内没有其它系统的信号干扰,同时频段向公众开放,无须特许; 此时,抗干扰问题便变得非常重要。因为2400~2483.5MHz ISM 频段为开放频段,使用其中的任何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干扰源(如某些家用电器、无绳电话和汽车开门器等),此外,对外部干扰源和其它蓝牙设备的干扰也应作充分估计。 抗干扰方法分为避免干扰和抑制干扰。避免干扰可通过降低各通信单元的信号发射电平来达到;抑制干扰则通过编码或直接序列扩频来实现。然而,在不同的无线环境下,专用系统的干扰和有用信号的动态范围变化极大。在超过50dB 的远近比和不同环境功率差异的情况下,要达到1Mb/s 以上速率,仅靠编码和处理增益是不够的。相反,由于信号可在没有干扰时(或干扰低时)发送,故避免干扰更容易一些。若采用时间避免干扰法,当遇到时域脉冲干扰时,发送的信号将会中止。另一方面,大部分无线系统是带宽受限的,而在2.45 GHZ 频段上,系统带宽为80MHz,可找到一段无明显干扰的频谱,同时利用频域滤波器对无线频带其余频谱进行抑制,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以频域避免干扰法更为可行。 3 蓝牙基带协议中的可靠性措施 蓝牙基带协议把保证蓝牙无线连接的可靠性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确保匹克网内各蓝牙设备之间由射频构成可靠的物理连接。实际上,为了提高蓝牙无线连接的可靠性,以较小的开销有效地降低误码率、切实提高蓝牙无线连接的可靠性,蓝牙基带协议中定义了一系列提高蓝牙无线连接可靠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校正、进行数据编解码、差错控制、数据加噪等。下面,我们对这些可靠性措施一一进行阐述: 3.1 蓝牙基带协议中的差错控制方案 在蓝牙基带协议中采用的差错控制方案有:1/3 比例前向纠错码(FEC);2/3比例前向纠错码(FEC);数据的自动重传请求(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案。 其中,FEC(前向纠错)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载荷重发的次数,使用FEC码,检错、纠错以及编解码的过程变得简单迅速,这对RX 和TX 间的有限处理时间非常重要。但是,采用FEC的缺点是还是会降低实际数据传输速率。所以,在纠错要求不高的环境中,可以不采用FEC。蓝牙规范基带协议中的分组的定义对于在有效载荷中是否采用FEC 给出了相当的灵活度,由此而定义了ACL链接中使用的DM 和DH分组以及SCO链接中使用的HV分组。分组头通常采用1/3比例前向纠错码保护,它含有很重要的链接信息,能够容忍多位错误。 3.1.1 1/3 比例前向纠错码(FEC) 在这种3位重复方案中,分组头中的每一位都重复三次。主要用来屏蔽头中的错误,因为分组头中包含有重要的连接信息。实际上在整个分组头里都采用了三位重复码。在这种3 位重复方案中,重复码大部分在接收端判决,既可用于数据包头,也可用于SCO链接的分组。例如,在SCO链接中使用的HV1分组里的话音段中也采用了这种编码格式。 3.1.2 2/3比例前向纠错码(FEC) 在这一方案中,采用了一种(15, 10)精简的(缩短的)汉明码表示方式。每10个信息位被编码为15位的码字,生成多项式为:g(D)= (D+1) (D4+D+1)。此类错误校正方法主要用来以最可靠的方式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方案能够在各代码字中纠正所有奇数位错和检测所有偶数位错,误码检测用于数据纠错。它既可用于SCO链接的同步分组,也可用于ACL 链接的异步分组。具体而言,2/3比例前向纠错码可用于DM分组、DV分组中的数据段、FHS 分组以及SCO链接中使用的HV2分组中。由于编码器采用长度为10 的信息段,所以值为O的尾位可附加在CRC位之后。而所有需要编码的位数(即:有效载荷头、用户数据、CRC和尾部数位)必须是10 的整倍数。通常是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来生成2/3比例前向纠错码。 3.1.3 自动重传请求(ARQ) 在蓝牙无线连接中,为了保证可靠传送,常用做法是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案,由接收方发回特殊的控制帧,作为对输人肯定或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