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软件无线电的开放式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54:03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 软件通信结构 CORBA IDL 域描述体 伴随蜂窝无线个人通信系统服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无线通信标准,如GSM、IS95、IS54/136、PDC等。这些空中接口对不同的应用和服务都有各自约定的波段、调制解调机制、编解码方式、复合接人技术和协议。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电通信系统必将把各种无线接入网集成到一个通用系统结构中,通过一个硬件平台实现多种标准和服务。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无线电的服务正从长期依赖的硬导线连接向软件无线电演进。 1 基本思想 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为以软件方式实现各种空中接口,提供灵活的无线通信方式以便于实现灵活的传输机制、协议和应用。图1所示为多模式(多个性)的SDR系统的功能模块及标准接口点约定,其中无线电节点指基站或移动终端。多模式技术要求可在一个以上的信道RF频带上接人,在图1中为信道集。 SDR的基本宗旨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代替现在主要的模拟信号处理。通过智能天线、宽带RF器件、宽带模数转换器(ADC)及数模转换器(DAC),利用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实现IF、基带及比特流处理。因为用可重新编程的软件代替了硬件模拟电路,通过动态分配射频、中频、ADC、DPS硬件和算法,并将软件对象分配到硬件组件中,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在线改变自己的特性。支持软件无线电可重新配置的技术有: (1)可通过重载微程序进行重新配置的可编程门阵列(FPGA); (2)可通过重载代码在指令存储区进行重新配置的通用处理器。 2 SDR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军用联合策略无线电系统(JTRS)定义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 (Software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规范经历了Steps 2A和Steps2B两期的修正改进。当前版本Version 2.2是2001年11月30日在JTRS网站上发布的,被软件无线电论坛(SDR Forum)作为SDR的标准。 SCA不是一个实现方面的结构,而是要建立一种为JTPS软件无线电开发而与实现无关的框架。SCA规范包括一篇阐述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主要文档和相关附录文档。附录文档有JTRS定义的应用环境描述体(AEP)以及域描述体(Domain Profile),描述体包含协议信息。SCA规范的附录文档还包括波形配置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服务定义API、安全性说明、Rational UML文档,以及配置管理文档。 2.1 系统结构 图2为SDR系统软件结构和模块接口示意图,其中CORBA ORB & Services模块和Operating System模块使用现有商用产品。该软件结构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商用产品和协议;通过开放式分层结构将核心应用程序和非核心应用程序从底层硬件独立出来;通过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处理环境,从而达到软件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重用性和伸缩性。按比特流分段,系统分为黑色总线(密文传输)、信息安全(INFOSEC)和红色总线(明文传输)三个子段。这些子段在物理上是相互隔开的,从而保证黑/红之间的隔离和INFOSEC的完整性。参照OSI的七层模型,系统主要实现物理层、MAC层和部分逻辑链路层的任务,然后通过I/O模块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由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应用程序、逻辑设备和通用软件规则构成。OE包括核心框架(CF)、中间件(如CORBA的对象请求代理ORB)和操作系统,其中ORB必须支持minimumCORBA(最小CORBA)规范。CORBA的扩展服务,如命名服务、日志服务、事件服务和标准事件等也作为中间件的一部分。 2.2 核心框架IDL与应用程序接口(APl) 核心框架CF(Core Framework)由一组开放式软件接口和描述体构成,定义了嵌入式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程序组件的配置信息、管理机制及相互通信方式。CF接口通过IDL进行定义,分为下面几类: (1)基本应用程序接口,包括端口(Port)、生命周期、属性集、资源工厂和资源等; (2)框架控制接口,包括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工厂、域管理器;设备和设备管理器; (3)框架服务接口,包括文件、文件系统、文件管理器。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