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线性近似算法在介损测量中的应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51:52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能不能通过改进软件算法提高过零时差比较的相位检测精度呢?实践证明,合理的算法确实对提高过零时差比较的相位检测精度有很大的帮助,实测数据接近西林电桥的检测精度。对前端模拟信号利用模拟加数字相结合进行滤波,加之合理的软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系统的前端信号采样部分如下: 向量图如下
由于过零时差比较检测的原始数据和设备的实际介损值不成线性,可以尝试用线性化近似代替,线性近似算法依据以下原理: 用CPLD器件EPM7160构建24位计数器,以下VHDL代码从略,外部时钟选10M,最大计时间T=167.8ms,一个工频周期为20ms,有充足的余量保证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完成采样而计数器不回零,这样可以减少MCU的软件开销,相位分辨率接近0.1`,完全可满足要求。一个完整的采样周期是这样的:CT信号经由负变正过零触发,此时的上升沿将时间捕捉,接着PT信号经由负变正过零触发,此时的上升沿将时间捕捉,然后停止计数器并发出中断请求信号,MCU读取时间值并计算时间差,连续采样50次,取平均值。 假定介损处于上图中n1点时的相位时差为90000(δ=10度),n2点时的相位时差为60000(δ=50度),n3点时的相位时差为30000(δ=80度),理想情况下电流超前电压90度时相位时差为100000,即δ=0。在角度很小的情况下,介损tgδ值约等于弧度值。n1点的实际介损tgδ*100(%)=17.63。n2点的实际介损tgδ*100(%)=119.18,n3点的实际介损tgδ*100(%)=567.13。以下给出此功能函数的C51源程序: extern unsigned long int phase_data; file://相位时差采样原始数据 为了便于说明,以上只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实际从0`到5400`的分割点要多得多。因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角(δ)达到60`时,此设备的介损已严重超标,必须更换,所以介质损耗角在10度以上时检测已无必要。以上所列出的一些数据和算法模型有条件的读者可以自行验证。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