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电子通信
   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对比      ★★★ 【字体: 】  
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对比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46:1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详细介绍接触式IC卡读写原理;结合一个基于不同读写芯片、可以同时操作6片接触式IC卡的系统,对包括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的几种不同接口形式的IC卡读写芯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ISO/IEC7816 接口技术 接触式IC卡 并行通信 半双工串行通信 I2C总线通信

引 言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IC卡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已经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金融、交通、社保等很多领域。

  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际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IFD内的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信。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

1 接触式IC卡接口技术原理

  IC卡读写器要能读写符合ISO7816标准的IC卡。IC卡接口电路作为IC卡与IFD内的CPU进行通信的唯一通道,为保证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安全与可靠,其产生的电信号必须满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1 完成IC卡插入与退出的识别操作

IC卡接口电路对IC卡插入与退出的识别,即卡的激活和释放,有很严格的时序要求。如果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IC卡就不能正常进行操作;严重时将损坏IC卡或IC卡读写器。

(1)激活过程

为启动对卡的操作,接口电路应按图1所示顺序激活电路:

◇RST处于L状态;

◇根据所选择卡的类型,对VCC加电A类或B类,正常操作条件下VCC的电特性见表1;

表1 正常操作条件VCC的电特性

符  号 最小值 最大值

条    件

Vvcc/V 4.5
2.7
5.5
3.3
A类
B类
Icc/mA  60500.5 A类,在最大允许频率
B类,在最大允许频率时钟停止

◇VPP上升为空闲状态;

◇接口电路的I/O应置于接收状态;

◇向IC卡的CLK提供时钟信号(A类卡1~5MHz,B类卡1~4MHz)。

图3

  如图1所示,在t’a时间对IC卡的CLK加时钟信号。I/O线路应在时钟信号加于CLK的200个时钟周期(ta)内被置于高阻状态Z(ta 时间在t’a之后)。时钟加于CLK后,保持RST为状态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复位(tb在t’a之后)。在时间t’b,RST被置于状态H。I/O上的应答应在RST上信号上升沿之后的400~40 000个时钟周期(tc)内开始(tc在t’b之后)。

  在RST处于状态H的情况下,如果应答信号在40 000个时钟周期内仍未开始,RST上的信号将返回到状态L,且IC卡接口电路按照图2所示对IC卡产生释放。

(2)释放过程

当信息交换结束或失败时(例如,无卡响应或卡被移出),接口电路应按图2所示时序释放电路:

◇RST应置为状态L;

◇CLK应置为状态L(除非时钟已在状态L上停止);

◇VPP应释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应置为状态A(在td时间内没有具体定义);

◇VCC应释放。

图4

    1.2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电源

  IC卡接口电路应能在表1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向IC卡提供相应稳定的电流。

1.3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时钟

  IC卡接口电路向卡提供时钟信号。时钟信号的实际频率范围在复位应答期间,应在以下范围内:A类卡,时钟应在1~5MHz;B类卡,时钟应在1~4MHz。

  复位后,由收到的ATR(复位应答)信号中的F(时钟频率变换因子)和D(比特率调整因子)来确定。

  时钟信号的工作周期应为稳定操作期间周期的40%~60%。当频率从一个值转换到另一个值时,应注意保证没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脉冲。

2 几种实现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IFD内的IC卡读写芯片,按其与IFD内的CPU的通信方式进行分类,有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的读写芯片。图3是一个基于三种不同通信方式读写芯片的通用IC卡读写器的原理示意。这个系统可以同时对6片IC卡进行操作,其中每一个IC卡读写芯片都可以驱动2片IC卡。应用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读写芯片。

2.1 IC卡读写芯片的硬件对比分析

(1)通信方式为并行通信的CTS56I01

  CTS56I01支持两个符合ISO/IEC7816-3标准的T0和T1传输协议的IC卡。它采用并行的方式与IFD内的CPU通信;可以检查到卡的插入与拔出,并自动产生激活与释放时序。CTS56I01内部每个通道都有发送缓冲空、ATR超时、释放检测完成、TS没有收到等10个独立的中断源,当CTS56I01内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产生中断信号。系统通过P0口与CTS56I01的数据线相连,地址选择用P2[2:0],两个中断信号经过或门后接到89C51的INT0上。对IC卡的所有操作,只是对CTS56I01内部寄存器的读写操作,方便可靠。CTS56I01采用LQFP-32封装,仅占很小的空间。

(2)通信方式为半双工串行通信的WatchCore

  WatchCore是握奇公司为了方便各种嵌入式设备与IC卡的通信开发而推出的一款IC卡读写芯片,硬件平台采用ST7261单片机,内部掩膜有握奇公司对IC卡进行读写操作的全部程序;支持ISO/IEC 7816 T=0、T=1异步传输协议的各种智能卡,支持对Memory卡操作,支持双卡头操作,与接口CPU采用半双工串行通信。系统用P1.1和P1.2模拟一个串口与WatchCore进行通信。WatchCore采用SO-20装封,占PCB板很小的位置。

图5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USB总线接口芯片CH371及其应用

  • 下一篇文章:基于FPGA的USB2.0控制器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对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对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
  • ››一种基于七号信令的局间话单采集系...
  • ››对于变频器的制动技术分析
  •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宏观结构多维分...
  • ››浅论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常见故障的检...
  • ››信息时代网络用户信息检索焦虑的心...
  • ››论GIS在高校房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 ››关于电力通信发展战略的思考 金李莎...
  • ››2G、3G切换精细化优化分析思路探讨...
  •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