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单片机协处理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16:55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单片机协处理器 硬件略图 软件 前言 在电力测量及保护系统中,通常是由单片机构成数个乃至数十个前端处理器。它们通过串行通信与微机构成的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功能。 前端处理器的核心就是单片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Intel公司的16位单片机80C196系列(KB、KC等)应用最广。单片机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如I/O量、A/D模数转换、键盘、通信、显示等,处理一圈所花费的时间常称之为前端处理器的运行周期。在整个系统中,前端处理器的数量较多,中央处理器对其进行巡检时会花去较多的时间。若能将前端处理器的运行周期缩短,毫无疑问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及处理速度,使系统的性能得以改善。 一、硬件 图1给出了前端处理器中采用协处理器的硬件略图(只画出有关部分)。它的主处理器仍采用了当前流行的16位单片机80C196KB(IC6),协处理器采用了W78E51单片机(IC3)。W78E51的指令及性能同89C51,只是它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40MHz。由于有两个CPU同时运行,而且它们之间还有数据交换,如何去协调它们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来加强保证。 图1中,IC1是8选1的模拟通道芯片MAX338,若通道数量超过8,可选用MAX306,其通道数量可达16个。IC2为12位带采样保持功能的A/D模数变换芯片AD1674。IC4为地址锁存片74LS373,IC5为RAM存储芯片6264,它们附属于IC3,作为IC3的片外数据存储器。 周期值的测量是由一模拟通道提供工频信号,经斯密特触发器至IC3的P13进行。P13相邻两次电平下降的时间隔即可周期值。 IC3的P30、P31与IC6的P10、P11构成握手信号,将存放IC5中的各量依次取出,由IC3的P0口传至IC6的P0口,并存入指定的区间,再进行傅氏运算、处理和控制。IC5中存储的数据个数是1周期内各采样点的、各通道测得的数据个数的总和。设采样点为Rn,通道数为Rm,再加上前述的周期值(各量均为2字节),总的字节数C=2RnRm+2。当Rn=32,Rm=8,则C=2×32×8+2=514字节。当少于200字节时,也即采样点、通道数较少时,如Rn=16,Rm=6,IC3可用W78E52代替。W78E52可以利用片内的256个RAM来存储数据而省去片外的数据存储器,在硬件上更为简洁。 二、软件 图2是协处理器主程序软件框图。首先对有关的量进行说明:T0和T1是W78E51片内的两个定时器。T、Ta和Tb均为2字节寄存器,T用来存储测量出的周期值; 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当P13电位下跌时,周期测试开始,到第二次P13下跌时,周期测试结束(区间为AA~AD)。两次下跌的时间间隔即为工频的周期,具有准确的跟踪特性。在周期测试开始后4μs,T0溢出产生中断,执行中断子程序,总共32次。中断子程序都是在AD~AC间执行的,也即在第一周期内所有需要测量的量都已测出。从AD往后便是第二周期,主要用来计算Ta、Tb的值,并将IC5内的数据传送出去。由此可见,协处理器的运行为2个周期,约40ms。应说明的是:在上电的第一个周期内,因周期值还未测出,故须对Tb值先行设置。图3是中断子程序软件框图。 8个通道的A/D转换数据是先存入片内的RAM。这样来得快,以减少通道之间的相差(邻近通道之间的相差约为0.4°),之后,再一次性地由片内RAM转存于片外RAM。执行一次T0中断子程序的时间约为256μs。当采样点为32时,时间间隔为625μs,绰绰有余。若将采样点增至36,通道增至16个,则采样点间隔约为555μs,执行中断子程序的时间约为445μs,仍有足够的余量。 软件可以用汇编语言ASM51编写,也可以用对应的高级语言PL/M51或C51编写,但前者代码率高一些。 结束语 以上是协处理器的一般用法,在此基础上是否能进一步缩短运行周期和提高测量精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提高主处理器IC6和协处理器IC3的工作频率(如IC6采用16MHz,IC3采用36MHz)可以提高CPU的运行速度,以达到缩短运行周期的目的。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CPU的外围芯片的速度必须跟得上;二是频率提高后,辐射增强,交叉干扰变得明显。因面,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上须谨慎处理。 提高测量精度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A/D转换精度,采用14位A/D变换芯片。不过,位数越多,变换所需的时间也越长。这在单一CPU中因时间限制,效果不好,而在协处理器中却容易实现。这里还有一个附带的问题,目前大都采用开关式稳压电源,耗电量省,但工作频率高,噪波大,通常有5~10mV,这无疑限制了精度的提高。因而,必须有一套优良的电源滤波系统,将噪波滤到1mV以下。有时这部分的电源干扰采用串联式稳压电源,其噪波可以做到0.5mV以下。 二是采用同时式采样保持电路。在前述电路中,8个模拟通道的采样并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按序进行的,后面的通道对前面的通道而言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这会给测量带来某些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将各模拟量的位置进行调整,将关系密切的量逐个紧排,以减少滞后带来的影响。当然,提高协处理器的速度和采用高速A/D变换器也有助于滞后的减小(可做到0.2°以内)。然而,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同时式采样保持电路,也即在图1的IC1前加入8片采样保持芯片,并由IC3实施控制。 三是各模拟量输入通道(包括传感器或电压/电流互感器、放大器、滤波电路等)均会形成一定的附加相移。若各通道的附加相移相等,则对测量的精度不会有影响。输入工频三相电A,B,C,各相相差应为120°,由于附加相移不相等,显然会给测量带来影响,尤以测功率时明显。因而,应对各模拟通道的附加相移进行测量调整,使其尽可能相等。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