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石油能源
   面对“石油终结”的抉择      ★★★ 【字体: 】  
面对“石油终结”的抉择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8:2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罗伯茨的“盛世危言”

     美国《哈伯》杂志的能源环境撰稿人保罗•罗伯茨的一部新著《石油的终结--濒临危险的新世界》最近在中国出版,该书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全球石油产能已经逼近“颠峰”,如若人类的行为模式、对能源的消费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不转变,石油资源的枯竭将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届时,人类社会的运转系统将会产生巨大变迁,人类的共同安全也将面临巨大的变数。保罗•罗伯茨认为“危险”即将临至,人类缺乏准备。

     保罗•罗伯茨的担忧或许存在某种“过虑”,也许他更希望将陷入麻木中的人类唤醒,早日行动起来,以避免灾难的降临。根据1999年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的资料显示,全球最终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2255~4373亿吨之间。英国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鉴》提供的数据表面全球探明石油约11886亿桶,约160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323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79.53万亿立方米,理论上可以继续维持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50~100年,据推算石油的供需颠峰将在2020~2030年之间。根据最新的推测,2020年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会达到136亿吨标准油,为2004年102.24亿吨的1.33倍。这种推算是基于全球遵循一种理性的发展模式和稳定的气候环境,全世界每年的石油实际需求仅增加2.1%。然而,中国自1993年从石油输出国变为净进口国,为维持GDP平均9.7%增长,石油需求平均保持在每年5.77%的增长幅度,而国内产能增加幅度仅为1.67%,新增需求主要转向国际市场采购。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从过去的0.8,一下跳越到1.6,即GDP增长1,能源需求增加1.6。以超过15%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维持9%的经济增加速度,尤其对于石油的需求增加迅速。而世界近年来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28,一些欧洲国家甚至达到负增长,例如英国为-0.02。

     中国的这种增长势头让全世界愕然,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异数”。而引起世人惶恐不安的是在中国的追求之中,人们频频看到了美国的影子,大排量轿车和SUV、低油价政策和鼓励消费的激情、玻璃幕墙和摩天大楼、充足的冷气和更大的居住空间┅ ┅。美国每人每年消耗8.19吨标准油当量的能源,占全世界5%的人口,却消耗了25%的资源,其中石油占3.17吨。然而,美国的人口不到3亿,而2020年中国的人口将可能超过15亿,如果中国人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去消耗资源,全球所有可能的新增石油资源全部供应中国,也难以能满足中国的一国之需。况且,还有一个人口将与中国旗鼓相当,发展同样迅速的印度。

     更加令人类忧心忡忡的是全球急遽变化的气候问题,尽管去冬今春北半球异常寒冷,以至北京的天然气都供不应求,但是今年也是人类有气象纪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天,印度一些地区的气温竟然超过50℃。接踵而至的是印度洋海啸和墨西哥湾飓风,全球因为温室效应导致气温持续升高,不仅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灾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使人类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所以,世界和中国将不得不寻求一种理性的“和谐发展”之路。

“和谐发展”的战略抉择

     走“和谐发展”之路,在中国的历史上将是一次可与“建立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同日而语的“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抉择,因为这将决定中国的“崛起”能否实现和能否持久。这一抉择需要在我们在“观念”、“体制”和“科技”方面进行“三大战役”,而最大的对手却是我们自己。

 转变观念:

    能源科学的进步一直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对于能源的认识上。在地球已知的生物中,能够驾驭火的仅有人类,而人类的进步始终依靠能源技术进步作为动力。我们所秉持的世界观是构筑在19世纪中叶时对科学的认识上,主要的科学依据是牛顿的三个机械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基本的观念是“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认为“运动着物质的永远循环是宇宙的最终结论”,世界总的方向是从无序向有序发展。而这种认识与中国的一些传统哲学存在许多一脉相承的地方,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类大同社会,地球上的资源和能量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始终无法将自我约制作为一种发展理念。 1850年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总结并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加入的热量/绝对温度=熵),他表述:热可以自发地从高温传向低温,而不会逆向转向高温。简单的说,一杯热水自然变冷,但确不会自动变热,除非借助外部更多的能量。热能会向更低的温度散去,直到绝对零度(-273℃)。一旦散去将难以重新聚积,能量散尽,温差将消失,宇宙将会热寂,能量的大趋势是从有序向无序过程。20世纪,科技进步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科学家发现熵定律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而并非曾被导师批判的“形而上学”。它所揭示的道理在于,“所得必有所失,而失必大于所得”。如果我们不希望得失的代价变的不法承受,就必须节制我们的获取。

    熵定律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观,它告诉我们物质不灭,但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谈核电站常规岛技术方案 2

  • 下一篇文章:对封闭式高压柜的运行现状与接头发热事故的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面对“石油终结”的抉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面对“石油终结”的抉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
  • ››燃油税政策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油气田经济产量研究综述
  •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
  •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
  • ››国有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 ››烧石油焦GRECO燃烧器及其应用
  • ››石油天然气企业GIS系统应用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