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石油能源
   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      ★★★ 【字体: 】  
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7:14   点击数:[]    

贝阿铁路从阿穆尔州滕达向南进入中国,有321公里靠近湖面,即北线方案。按照这一方案,俄境内管道长度为2047公里,估价为35亿美元;中国境内为920公里,总长度为2967公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方案的终点必然是日本所游说的志在必得的纳霍德卡,中国管道仅是一条支线,从滕达建设一个分叉油管接过去。

  先建设安加尔斯克-赤塔-外贝加尔斯克的管道。实际上这条管道也等于是安纳线的一部分。这样等于俄罗斯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握在手中。眼前利益还是主要的。  

  因此,第一阶段,安大线胜出。2003年3月13日,距离美军打响伊拉克战争只有一周时间。俄罗斯政府专门召开了关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发展方向会议,由俄罗斯能源部向政府提交的关于将安大线和安纳线合并为一的折中方案被原则上通过。合并方案建议,在主管道经过赤塔州,离大庆最近的地方建立一条支线。这样,输油管道干线西起安加尔斯克油田,向南绕过贝加尔湖,穿越布里亚特共和国、到达赤塔州建立分岔中继站后,一条通往中国大庆,一条继续向东沿安纳线方案路线,最终到达纳霍德卡。合并方案指出,到中国的管道线路作为第一期工程优先开工。而到达纳霍德卡的分支管道,作为第二期工程待后。2003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在莫斯科签署的意向性协议---《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

  五月份签署的相关协议本质上不具任何法律效力。按照一般规律,输油管线合作协议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管线建设、管线运营、原油购销合同。而中俄五月签署的只是就其中之一的原油购销合同,这种达成共识的意向性协议,根本不足成为俄罗斯在此问题上从一而终的理由。

  俄罗斯在等待日本来抬高价码,日本也很乐意来提高价码加重中国的石油负担。因此,日美竭力阻止安大线,6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分别赴俄游说,并承诺如果俄罗斯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管线)管道,日本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这应该也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如果排除安纳线对中国的影响,那么安纳线对日本不具备任何眼前利益和中期利益。安纳线要等很久,即便是一切顺利也要等到2005年正式批准,接下来是线路具体方案通过批准,至少等到2006年才能开工,3765公里的管道,还要经过地质结构复杂的9级地震带1100公里,还有几百公里的沼泽,俄罗斯远东劳力严重不足,冬季严寒,一年能开工的日期不多,工期至少要3到4年,最快也要在2010年正式使用。眼前利益肯定是没有,而中期,中国极有可能在2009年以前统一台湾,台湾海峡成为中国内海,日本的能源生命线握在中国人手里,这是日本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即使日本和美国再阻挠,中国也会在2008年左右统一台湾。即便是不能统一台湾,日本也要做好中国统一台湾的准备。而2010年前,安纳线还在修建,不能发挥作用,不能缓解台湾海峡被中国占据的被动局面。

  安纳线也不能让俄罗斯在北方四岛上让步,日本在萨哈林岛上投资了80亿美元,俄罗斯也没在北方四岛上放松过,反倒是加派了驻军。指望安纳线换北方四岛,绝对没可能。

  如果日本人在乎中期和眼前利益,只会在萨哈林上投资,虽然萨哈林主要出产天然气,不过石油储量也有2亿吨以上,最重要是它已经投产了,并且是美英日三方占据主要股权,俄罗斯得到的好处不多,俄罗斯穷,仅有的一点股份也被印度买了。并且萨哈林已经向中国和韩国出口过石油。加大投资,改善港口设施,修建炼油厂,日本可以很快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风险比安纳线要小不少。

  日本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石油战略,并非真心想修安纳线。俄罗斯应该心知肚明,日本不会在安纳线上立刻投资。俄罗斯只是利用日本来抬高价码。所以,俄罗斯一直承认会履行承诺,一面让没有多少地位的自然资源部否定安大线。

  中国自然不甘心受到要挟,并且并不为俄罗斯的要挟所动,中国清楚,这时候坚持修安大线是不可能的,按照折中路线等于为日本垫付了管道建设费,并且中国付出的并不比日本少。同时,中国方面是中石油在负责管道事务,中石油只能停留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不能上升到政治层面,中石油也不应该负担政治利益,更何况,中石油要为国内的管道线付出50亿人民币。中国没有能源部,没有一个有足够效率足够影响力的部门负责这个重大事项。因此,中国在这场石油资源的较量中反应迟钝。

  不过中国也没有闲着,遂转向中哈线。

  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是由哈萨克斯坦提议建设的,预计总造价为30亿美元。1997年至1999年,中哈双方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最初意向,这条管道应在2005年建成投入运营,但由于哈石油年产量难以确保这条管道进行赢利性运转所需的2000万吨最低供油量,管道项目的整体建设随后被迫搁置。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所属里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增加,加之良好的前景预期,中哈管道又被提上日程。3月28日,中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力通信在电力体改中的定位及发展战略

  • 下一篇文章:“十五”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
  • ››燃油税政策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油气田经济产量研究综述
  •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
  •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
  • ››国有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 ››烧石油焦GRECO燃烧器及其应用
  • ››石油天然气企业GIS系统应用研究
  • ››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