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况而异。③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面对垃圾的挑战,许多科学家提出应全面应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垃圾资源化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各国的国情而定。我国资金有限、技术较落后,但是地域广阔,因而垃圾资源化潜力较大。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垃圾资源今后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综合利用外,最终处理应有60%用于填埋,30%堆肥,10%焚烧。④加强废旧回收,推动旧货市场的发展。我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且收入不扉。如国内贸易系统从1950年~1994年,回收总值达1340.25亿元。此外,现有供销社系统每年回收废旧物资1600多万t,回收总值约2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废旧物资回收潜力很大,我国应继续鼓励有关部门加强废旧物质的回收工作。⑤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如资源回收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资源综合利用行为,并把它变为自觉行动。其次,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将垃圾清运单位和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转变为企业,自负盈亏,实行有偿的社会化服务,环卫部门进行管理、监督。第三,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能力。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黄先玉(1974-),女,现在广州中山大学环境科研所攻读硕士,专业为环境地理学。 作者单位:黄先玉(广州中山大学,广州 510275) 刘沛然(广州中山大学,广州 510275) 凌虹(广州中山大学,广州 510275) 参考文献: [1] 臧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环境保护,1998,(8):41~43 [2] 周岳薇.北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对策.环境保护,1998,(9):44~46 [3] 吴永宝.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上海环境科学,1993,12(2):9~11 [4] 方创琳.中国垃圾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向.环境,1996,(9):30~31 [5] 邓小龙.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探讨.环境,1998,(5):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