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石油能源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      ★★★ 【字体: 】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5:56   点击数:[]    

迫做出有限反应。

    其次,中方对日本历史翻案势力的反应,并不是对日本企业的反应。日本企业只管继续与中国发展经贸往来,合理、合法地赚取利润则可,尤其不应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翻案言行百般辩护,而是应自觉抵制这些翻案言行才对。

    日本企业来华投资,是中日两厢情愿之事,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利益。在垂直分工型的中日经济结构中,日本企业拿到利益的大头,中国只拿到其小头。而且,迄今为止来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大部分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非高科技中小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其国内竞争中淘汰出局的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它们把这些劣势统统转移到了中国。 再者,对以制造业见长、以海外市场为依托的日本来说,不断开拓中国市场,将是其 21 世纪经济战略的最佳选择。

    认清和接受中日“政冷”难以完全避免的客观现实,对中日政治关系的波动起伏做好心理准备,不幻想靠单方面让步换取“政热”局面,这将有利于更加冷静、理智地对待和处理中日政治摩擦,稳步推动对日关系向前发展

    2 、“政热”需要共同努力

    近来,国内个别人士在未能深刻把握日本政治意图和手法的情况下,声言要“为中日关系求解”,但其开出的处方竟如此粗糙:中国应向日本全面让步!日本人也已充分把握了一些中国人的心理弱点,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是非如此分明的问题上竟然强硬起来。最近笔者就听到一位驻京日本记者强词夺理地说道:“(在中日首脑互访问题上)反正日本不想采取任何举措,惟一的办法就是中方让步!”事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小泉停止参拜,才是中日政治关系走出低谷的先决条件。

    日本一位资深学者的逻辑更是离谱。他主张,中方在上世纪 80 年代率先提起“历史问题”,在国内加强“反日教育”,是日中间发生历史问题的根源。 对于在历史问题上一贯采取宽大为怀、“以德抱怨”姿态的中国人来说,这种颠倒因果本末的怪论只能起到增大对历史翻案言行反感的作用。

    近来,在中日间的各种交流或研讨会上常常出现一种怪现象。中方代表在历史问题上十分克制,一般不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但日方代表却咄咄逼人,总要提起历史问题,花费大段时间来向中方提出挑战,似乎他们反倒十分占理似的。

    种种事实证明,“揪住历史问题不放”者,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日本的历史翻案势力迫不及待地欲推翻其侵略历史定论,不断伤害和刺激着中国民众的感情。而大量“善良”的日本人对这一因果关系缺乏认识,反而一有机会就向中方发火,客观上起到了掩护本国翻案势力的作用,从而也纵容了小泉首相的“参拜”行为。

    对于我国来说,中日关系的复杂性给推动对日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努力防止陷于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寻求找到最佳平衡点。就是说,既要积极推动经济关系,又要妥善处理政治问题;不因政治摩擦而牺牲经济关系,也不因经济关系而丢弃政治原则。

    中日间的潜在分歧是客观存在的,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但双方可以形成和完善一整套“摩擦管理”的体系和措施。例如,每当发生“历史问题”时,不宜使这一问题影响中日间其他领域的合作进展。可以采取“政经分离”'、“分别解决具体问题”、“不使一种政治摩擦点燃另一种政治摩擦”等做法,使两国在认清相互分歧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而力争减轻分歧部分在整个中日关系全局中所占的分量。

    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的前景既充满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中国应继续保持主动姿态和足够的耐心,积极推动中日政治关系改善的进程,致力于消除相互间的戒心,增进相互信任。这将是一个长期互动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因为单方面做出重大退让就能够收取良好效果。

    注 释:
    1、中国的日本问题专家们以“政冷经热”这一概念描述中日关系的新特点始于 1995~1996 年左右。
    2、江瑞平:《中日经济依存关系“易位”》,《人民日报》 2004 年 7 月 13 日 。
    3、船橋洋一「日本@世界」 《朝日新闻》 2004 年 5 月 13 日 。
    4、天儿慧指出:“目前最有效地改善日中感情问题的途径,就是小泉首相表示‘考虑各种因素,至少在自己的首相任期内不去参拜靖国神社',然后在日中某一方实现首脑会谈。”(『 東亜 』 霞山会、 2003 年 12 月号、 11 頁。) 小岛朋之则指出:“如果(小泉首相)是基于坚定的信念,那么今后也尽可以去参拜靖国神社。但必须明确,要使此举得到中方‘理解'或‘不成为日中友好的障碍'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上, 51 頁 )
    5、朱绍文:《中日经济“合理性”互补》,《东方财经》 2004 年第 1 期,第 26~29 页。
    6、这位日本知名学者在一些文章和会议发言中多次提起这一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应把危机管理纳入“十一五”规划

  • 下一篇文章:再生水的使用政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
  • ››燃油税政策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油气田经济产量研究综述
  •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
  •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
  • ››国有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 ››烧石油焦GRECO燃烧器及其应用
  • ››石油天然气企业GIS系统应用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