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融资的先例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融资
Abstract:Introducing overseas methods on financing of urban transit and making osme suggestionon domestic urban transi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Finacing
1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1.1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小汽车进入家庭后,仍然实施的是“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以东京和伦敦为例,轨道交通分别承担了86%和71%的客运量,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除了发达国家,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墨西哥城地铁于1966年动工兴建,目前已有10条线路,总长为178 km,居世界第6位,日均客运量为450万人次,总运量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居世界第3位。汉城地铁自1971年开始兴建,目前已建成7条线路,总长度为217.1 km,到2000年计划建成8条线路,共285 km。
1.2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1.2.1 多方出资德国各城市的地铁轻轨建设资金60%出于联邦政府,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巴黎的地铁建设资金,40%来自中央政府,40%由大区政府提供,另外20%由巴黎地铁公司自筹解决。法国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资金按比例分摊,其中政府33%。企业以交纳建设管理费的形式分担34%,使用者分担33%,日本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贴、地方投资、发行债券、民间集资和地铁公司自筹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在丹麦,市政当局提供全部费用的1/3,运输公司的参股人(包括哥本哈根运输局、丹麦国家铁路和丹麦联邦铁路代理处)提供其余的2/3。
1.2.2 财政税收政策
一些国家规定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金额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鼓励了市民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积极性。在德国,每公升汽油收取1马克的城市轨道交通税,用于各城市的地铁和轨道交通建设。
1.2.3 土地有偿转让
政府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就是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利用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这在香港和新加坡均取得了成功。
1.2.4 其他
还有BOT方式, BOT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承建一个具体项目,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间内,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该项目债务,并收回投资,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曼谷的高架地铁就是由香港华基泰公司通过在泰国的联营公司华荣公司采用方式进行建设的。
香港地铁是以政府划拨沿线土地给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商务经营方式获得资金,政府为支持地铁建设还认购了约85亿港元的公司股份。
1.3 政策、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保证美国于1982年公布了《陆上运输援助法》,改革了原有的税制和税率,使其更趋向合理,增加了建设资金的来源,加快了交通建设的速度。这种将法律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挂钩,相互紧密配合,适当调整改造的做法,既保证了交通建设的财源,又促进了交通设施的建设。在德国更有许多法律和规章,如:地方交通财政资助法(GVFG)、铁路与公路交叉法(EkrG)、成立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资助法(DBGrG)、近程公交财政区域分配法(RegG)和德国铁路扩建法(BschwAG)等。这些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前提和投资规模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按其轻重缓急程度做成需求计划,并规定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区,用于兴建和改建近程公交系统,且每年都有所增加。
2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1 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长。审视一下我国的城市交通现状,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发展迅速。我国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的过程加快。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和以几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巨大城市带的趋势,而赖以运送人和货物的交通基础设施却不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进行,因此造成城市交通运输滞后于城市化的进程。
2.土地利用扩大。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周边农村土地的利用,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城市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增加了市区的交通距离,这是造成交通状况恶化的又一因素。
3.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形成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区人口密度加大。加上相当固定的流动人口,使得仅仅依靠传统概念上的公共客运交通即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已远远不够。
4.公交结构单一且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城市公交基本上以常规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主,它们的客运量小、速度慢、技术性能差、耗能大、污染也较严重。为了扩大输送能力,只好增加运输车辆的投入,而这又造成道路阻塞,使运行速度下降。
投入车辆越多,阻塞就越严重,从而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
5.自行车发展过快。由于公交系统已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于是大量自行车涌上街道,占用了大量的道路面积,使得本已非常拥挤的道路更加紧张,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公交系统的客运效率下降,这就进一步促使人们采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造成恶性循环。
6.道路建设不配套。道路的发展速度远不及汽车的发展速度,道路设施与交通量的增长不相适应。
同时,市中心与郊区间、郊区与郊区间、城市中心与卫星城镇间的交通不便,没有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依然依靠道路交通,这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很不协调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道路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的同步建设被忽略,使得在人员集散频繁的场所,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不仅影响了市容,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些困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必然。
2.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方法北京地铁一线、环线及天津地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上海地铁1号线共利用外资3.94亿美元(以德国政府贷款为主,约占总资额的40%左右),其余部分地方政府自筹。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采用三三制,即利用国外贷款约三分之一,市政府承担三分之一,沿线区政府承担三分之一。
借鉴国外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方式,我国在今后的建设中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渠道。
1.政府财政投资。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应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中最稳定的、最可靠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工商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两项附加费、土地转让金和使用税、迁入人口增容费和铁路建设附加费等。
2.土地开发收益。通过转让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使用权或将此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也可获得建设资金,它可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但可靠性不高。
广州1号线已将土地有偿转让作为筹资渠道之一。
3.贷款。贷款又可分为外贷和内贷。外贷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等)的长期低息贷款、外国政府的长期低息贷款或出口信贷,以及外国的商业贷款。内贷包括发行地铁或市郊铁路债券、向商业银行贷款等。
4. BOT。曼谷的地铁以及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都成功地实现了BOT的引资方式,我国也可进行尝试。
2.3 政策、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保证1.政策法规的保证。1995年6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联合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的办法》。在这些规定里都明确规定了外商在华进行交通基础项目投资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优惠政策。
2.税收减免政策。从建设初期开始,政府就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进口设备时免关税;运营期的初期免收所得税和其他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各项税费;后期若干年减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3.财政补贴。由于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公益性,企业经营很难盈利,因此在运营期内政府仍对运营公司有一定的财政补贴。补贴的数额依各个国家而定,有的国家进行全面补贴,即亏损多少补贴多少,有些则依亏损额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工作的积极性。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