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铁路平均每公里营业里程完成换算周转量达27.78 Mt m,运输强度高居世界第一,要使安全基础达到与高强度运输相适应的水平,任务十分艰巨。我国铁路客货混跑,共线运行,要求线路基础既要适应货运重载的需要,又要满足客运快速的需要,还要兼顾高行车密度的要求,保证行车安全的复杂性高于其他国家的铁路,客观上决定了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既不可能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长期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做好艰苦细致的工作。
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
变的。这是因为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实施提速战略,建设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必然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大量应用。同时,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法也会不断涌现,安全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发展、新变化,才能富有新的活力。创新安全管理,一定要注意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切忌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注意从实际出发,推动安全工作创新发展,始终是我们应该坚持和提倡的。
2.2提高安全管理科学水平
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铁道部《关于“十五”期间深入推进铁路安全“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工作的意见》,着力在创新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1)推进铁路运输安全的法制化建夯实基础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傅志寰第25卷第1期3铁道运输与经济发展论坛设。一些发达国家铁路的经验证明,铁路安全工作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日本、瑞典等国家,在铁路安全管理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实行法制化管理,对于落实安全管理责权、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加强安全监督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大力推进铁路安全法制化建设。
要健全完善铁路运输安全法规规
章,提高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铁路行业的法规建设与加强铁路安全法制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要本着铁路行业安全法规与《安全生产法》协调一致的原则,抓紧对铁路现行法规规章进行修改、完善,促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逐级负责
制。管理科学理论认为:“逐级负责的原则,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如果这条准则受到破坏,那么权力将受到损害,纪律将受到危害,秩序将受到扰乱。”“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有悖于逐级负责的原则,实践证明效果也是不好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实现逐级负责制是必然的选择。
虽然这几年实行逐级负责制取得
了明显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和克服的问题。一是在管理责任界定上,存在着各层次职责雷同、上下一般粗的问题。有的职责界定得过于原则、笼统,缺乏操作性;有的单纯以检查工作定量作为职责,缺乏准确性;二是逐级负责和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存在着管理漏洞。三是责权不够匹配,影响了逐级负责制的落实。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坚持和完善逐级负责制,必须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逐级负责制的核心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全权负责,并经过责任分解、权力分配,使安全生产的全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逐级负责制的基础是责任清晰、责权统一,在明确各级应负责任的同时,还要赋予相应的权力。逐级负责制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自上而下一级管理一级,自下而上一级对一级负责。“上层管理者的指令,只能沿着指挥线逐级地传达下去,不允许越级指挥”。逐级负责制的实现形式是分层管理,要求各级对本层次的安全生产要独立负责、全面负责。下一步,要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和要求,把实施逐级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
落实逐级负责制,关键在于加强
检查考核。管理科学理论认为,检查考核是保证管理闭环的关键。企业缺少了有效的检查考核,系统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没有奖罚的检查考核是毫无意义的。有些单位逐级负责制所以落实不好,关键是在检查考核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加强检查考核必须逐级进行,中间不能有断层,否则逐级负责制就难以一贯到底;要真正使检查考核有效,就必须把检查考核量化、分等级,必须把安全检查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收入、职务升迁和单位的利益、荣誉紧密挂钩。
(3)继续搞好应用ISO 9000标准
的试点。凡是认真扎实地开展贯标的单位,都在规范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设备质量和保证安全方面见到了效果。下一步,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贯标工作健康、扎实地开展。
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贯标意义和
作用的认识。ISO 9000标准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这个标准能够克服传统管理所难以克服的弊端,推动安全工作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应该强调,对于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贯标不是另起炉灶。开展贯标能够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平台”,既可以实现ISO 9000标准与企业现有管理方法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又能够使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标准得到系统整合和全面提升,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容易操作,并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要加强对贯标工作的指导。贯标
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加强指导,对于保证贯标工作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要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严格按照贯标的程序、步骤和标准,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贯标,防止出现因急于求成而简化程序、生搬硬套,导致贯标流于形式的问题。专业部门要注意总结本系统开展贯标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推动本系统基层站段的贯标工作扎实、稳步地开展。
要认真解决安全检查与贯标“两
层皮”的问题。目前安全检查标准不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检查组下去后,不考虑站段贯标的现实,仍然沿用老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站段不得不准备两套文件资料迎检。这个问题影响制约了贯标的开展,需要认真解决。
有的铁路局为了支持站段贯标,把检查评价站段的标准与站段贯标后建立的标准融为一体,制定了“一体化审核标准”,使“两层皮”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2.3强化安全监督
注重加强安全监督,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美国的运输安全监督机构NTSB(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安全监督的透明度很高。这对于客观、准确、公正地实行安全监督,是十分必要的。过去我们的安全监督基本上属于同体监督,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实行了安全监察特派员制度。这项改革举措,是借鉴工程监理部门和国外铁路的做法而提出来的。几年来,6个特派员办事处的工作证明,异体监督比同体监督力度更大。
实行安全监察特派员制度这项改革是成功的,是有生命力的,今后要继续加以坚持。
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安全监督管理
体制,建立高效率运行的安全监督网络。铁路运输具有大联动机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监督必须是全方位的,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死角。所以,有效的安全监督体制应该是网络化的。从现行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看,铁道部、铁路局、分局三级安全监察力量没有形成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性的安全监督网络,使从基层向铁道部反馈安全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受到影响。今后,我夯实基础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傅志寰发展论坛铁道运输与经济们要在借鉴国外铁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形成覆盖全路的安全监督网络。
要研究改进对各级监察部门的管理方式,为安全监察部门客观、公正、高效地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创造条件。
2.4把设备质量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