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墙体的抗剪强度仅为0.1~0.22MPa,因此温差应力形成屋盖推力,产生的剪,拉应力超过了墙体抗剪、抗拉能力时就开裂。 绍兴地区大多为软土地基,4~6层小砌块房屋过去大多采用条基或板基,地基应力呈马鞍型,沉降极易不均匀,墙体在挠曲作用下产生剪应力或主拉应力过大而开裂。尤其是整板基出,其本身刚度不大,上部结构往往不注意加强整体刚度,因而对地基变形的协调能力低。
小砌块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不象粘上砖要经烧结而成,因而小砌块的干缩值比较大,一般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收缩率约0.035%(亦即0.35mm/m),砌成后约为0.02%,其收缩应力可达0.3MPa,大大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而且小砌块在28天以内的收缩率要比28天以后的收缩率大好几倍,当然28天以后的小砌块如遇水浸湿。再干燥,其收缩率也在0.025%以上。所以对于长墙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关于应力集中和差异荷载情况引起的裂缝,这可以从孔口应力集中方面来分析,笔者曾参与混凝土壁板孔口应力的研究,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垂直压应力的峰值比平均压应力大2一3倍,且集中在孔口侧边一倍板厚的范围内,水平拉应力峰值也集中在孔顶孔底的边缘,孔角的主拉应力也较集中,同样小砌块墙体的孔口也是如此,无论在垂直荷载或变形荷载作用(如温差、干缩)下,都会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综上所述,绍兴院在编制小砌块省标中(浙G16一91),针对上述裂缝现状和分析,采取了下述的一些措施,使绍兴小砌块房屋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 1.为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引起的顶层墙体开裂,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钢筋混凝土平屋盖上应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采用刚性防水层时,应设置隔离层、分舱缝(分舱缝应填以柔性材料)、隔热板。檐口和女儿墙也要断开。 ②在多层房屋的两端顶层及下一层两个开间的窗台高度处沿内外纵墙及横墙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带或钢筋墙带(即窗顶设圈梁、窗台设墙带),在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带部位的门窗两侧一孔,各加:圆10竖筋,再用C15混凝土灌实。 ③屋盖处挑梁伸入墙体部分的长度在满足抗倾复计算要求情况下宜适当延长,且挑梁根部应与圈梁连成整体。 ④在不影响房屋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在房屋端部或变形缝两侧开间的屋面板底设置滑动层(刷废机油二遍或铺油毡一层)。
2.为减少由砌块干缩引起的墙体开裂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小砌块应在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并在龄期一个月以后方可使用。 ②砌块应采用密实性混凝土,并机械成型。 ③砌筑前不应洒水淋湿,对于已砌好墙体,最好能覆盖塑料布防雨,被雨淋湿处,应拆除最上一皮,方能继续砌筑。 ④严格对孔错缝砌筑,尽量采用塑性砂浆,确保灰缝饱满并符合规程要求。
3.为防止各种变形作用引起墙体开裂的综合措施 ①多层房屋的墙体阵缩缝、沉降缝应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设置。并应力求建筑刚度的均匀,建筑体型的简洁。 ②为增强房屋整体刚度,对四层以上房屋须在房屋四大角及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设置混凝土芯柱,一般为三孔。对于软弱地基,还要在角孔或中孔配置圆10钢筋混凝土芯柱。 ③对于软弱地基上的三层及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值不大于2.5;当房屋长高比且不大于3.0时,尽量作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 ④对于软弱地基上采用整板基础的房屋,当预估最终沉降量>120mm时,应有不少于两道纵墙拉直贯通,每层板底设置圈梁。尽量使上部的重心和板基的形心重合。
4.对于地震区,利用抗震措施以防裂,实行平震结合,震时抗震,平时防裂。 此部分不再详述,详见小砌块省标的抗震部分。 小砌块省标在1992年开始施行,1991年按省标要求由市设计院没计,建造了14幢住宅,迄今没有发现上述裂缝,偶尔见到圈梁底一条细小的水平缝。1993年由省设计院设计的经济开发区约30万平方米住宅(六层带自行车库),采用沉管灌注桩基,并将芯柱改为构造柱。迄今仍没有发生上述裂缝,也是偶见圈梁底的细小水平裂缝或窗角短小细裂缝。事实证明小砌块省标采取的防裂措施是有效的。
但是前述的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些采用整板或浅筏基础的住宅,暴露出小砌块墙体的不少裂缝,其主因是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如某小区五幢住宅,整体性和砌筑质量尚可,芯柱布置也较合理,从裂缝上看两端单元较多,中间单元较少;另一小区三幢住宅施工质量较差,平立面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了上部一至六层大量裂缝,从小砌块墙体自身情况来看,五幢质量较好的住宅,由于部分使用了龄期未到的小砌块,增加了墙体的收缩,产生了阶梯缝;三幢质量差的住宅,房屋两喘底层和二层墙体出现不少竖向裂缝,局部砌块已有压碎现象,这虽由于地基沉降引起,但砌体本身强度不足和施工质量差,灰浆不饱满也是导致开裂甚至压裂的主要因素,三幢住宅顶层纵横墙的八字缝,阶梯形斜裂缝,主要是没有按省标要求的措施到位,抵抗不了温差变形而形成的。
鉴于软弱地基采用整板基础的教训,市建管局、墙改办和安居办在开发安居工程上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如乐苑新村全部采用水泥搅拌桩,在快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