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风洞实验。
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风振特性也有差别。采用传统屋面材料的悬索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局部变形较小),结构的整体位移对气流场的改变不大。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一般属于限幅随机振动。膜和索-膜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膜既是受力构件又是覆面材料,且质轻面薄,结构的局部刚度很小,在风作用下,局部膜单元的加速度和速度反应较大,可能对周围的空气紊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气弹反应和颤振。因此在研究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的风振问题时,应对可能的动力失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 作者相信,在做好上面这些理论研究工作以后,将使我国大跨空间结构领域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大跨度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1992 2、Makowski Z S. Space Structur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Last Decade ,Space Structure IV,London,1993 3、董石麟,姚谏,网壳结构的未来与展望,空间结构(创刊号),1994 4、沈世钊,中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工业建筑,1994(6) 5、Shen Shizhao,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structures in China (Invited Report), IASS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ell and Spatial Spatial Structures, Beijing, 1996 6、李中立,吴健生,国外膜结构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空间结构,1996(3) 7、蓝天,膜结构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开封,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