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交通运输

上一页  [1] [2] 


Tags: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 【字体: 】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57:25   点击数:[]    


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沥青混凝土的粘性减弱,即骨料之间的粘结力
减弱,使材料发生松散,从而增加了混合料中的微裂缝,故使材料的弹
性模量降低。因此,本文认为,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2%是最佳的纤维含量。
2 疲劳寿命的计算与分析
2.1 表面裂缝模型
本文以沈大路沈鞍段的预锯缝工程为例提出表面裂缝模型如图2所示。
为计算简单,根据几何受力特点,取对称结构,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各路面层材料与尺寸见图2-a)中标注,路面锯缝深度为4cm。
国内外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路面结构中的温度变化幅值随着深度逐渐
减小。研究者提出不同的简化函数来模拟路面体的温度场分布,如多项
式模拟法[4]、指数函数模拟法[5]等。本文采用指数函数模拟:以
路表面温度发生-10℃变温为例,温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情况如图2-b)所示。
图2 表面裂缝模型示意
图4 表面裂缝局部网格示意
图3 损伤区与断裂区的分布情况示意
2.2 损伤有限元理论
损伤理论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于损伤的集中化发展,最终形成宏观裂
纹。在宏观裂纹形成以后,细观损伤仍在不断演化,并推动宏观缺陷发
展,而宏观裂纹在扩展过程中所扫过的附近区域,也往往是细观损伤高
度集中的区域如图3所示[6]。本文用损伤区和断裂区来模拟裂缝的扩
展过程,损伤区为图3中的连续损伤区,即承载能力下降的区域,断裂
区为图1中的裂纹,即不再承受载荷的区域,本文用损伤因子ω值的变化范围来划
分损伤区与断裂区的分布。
断裂区    当ω≥ωc
损伤区    当0<ω<ωc (8)
式中 ωc———为材料破坏时的损伤因子值,本文分析中取ωc=0.85。
经过分析比较,本文用Sidoroff(西多霍夫)损伤
模型[6]确定损伤因子:
ω=0   当ε≤ε0
ω=1-(ε0/ε )2 当ε>ε0 (9)
式中 ε0———是损伤发生时的应变值。
采用损伤力学的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裂缝的扩展过程,计算疲劳
寿命在裂缝尖端的网格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裂尖向外扩散的网格划分
应服从指数衰减规律,以反应出裂缝尖端应力梯度变化规律。本文采用
的有限元网格包含三个不同疏密的区域,如图4所示,裂缝尖端是网格
最密的区域,即断裂区,其次是损伤区,最后是弹性区域。
图5弹性损伤有限元分析流程示意
  本文对损伤单元采取退化的刚度阵,每次分析重建总体刚度,其分
析流程如图5所示。
2.3 疲劳寿命的计算在温度场(-15℃)的循环
作用下,和不含纤维的沥青路面进行比较。沿裂缝扩展方向尺寸的改变
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沥青面
层中纤维含量的增加,裂缝扩展越慢。将结果用三次多项式模拟,可以
得到结论,当纤维质量含量分别为0、0.2%时,深度为4cm的表面裂缝
,在-15℃变温作用下,扩展到整个面层(15cm)所需的循环次数分别
为131次和199次。疲劳寿命提高了34.13%。可见,加0.2%的纤维以
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图6 沿裂缝扩展方向的改变量随循环次数和纤维的含量变化示意
3 结论
3.1 本文通过复合材料的理论计算和劈裂试验的比较,
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
3.2 通过对表面裂缝模型损伤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
3.3 纤维的质量含量为0.2%时,能更有效地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通
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纤维质量含量为0.2%和不含纤维的沥青路面比
较,疲劳寿命提高了34.13%。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G.P.TandonandG.J.Weng.Averagestressinthematrixandeffecti
vemod-uliofrandomlyorientedcomposites.compositeSci.Tech.27,111~132,1986
[2]Y.H.Zhao,G.P.TandonandG.J.Weng,Elastivmoduliforaclassofpo-rousmaterials.
ActaMechanica76,105~130,1989
[3]林绣贤.路面材料劈裂模量简化公式的建议.华东公路,1991,6
[4]彭妙娟,张登良,夏永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断裂力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中国公路学报,1998(2)30~38
[5]吴赣昌.半刚性路面的温度应力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6]余寿文,冯西桥.损伤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 下一篇文章:冷铺沥青材料的特性与配制技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应用GPS和行驶记录...
  • ››北京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对策及展...
  •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结构的标...
  •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
  •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 ››高铁时代道路客运企业应对之策
  • ››大西高铁对运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
  • ››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战略措施浅析...
  • ››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站问题分析及对策...
  • ››对铁路春运供需矛盾问题的研究
  • ››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的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