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 并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 因此这一技术特别适合于通行券方案。目前河南全省30多个收费站(300多条车道)已使用这一技术, 运转情况良好, 北京等省市正在积极应用, 这一技术应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7 关于全自动电子收费方式的问题
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在经济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 大有逐渐取代(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的趋势, 这一先进的收费方式在这些国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电子收费方式在这些国家能够如此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也是与健全的法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管理部门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道路使用者比较良好的道德规范等因素分不开的。
电子收费方式应该也是我国的发展方向, 但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别, 由此决定了我国近期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电子收费系统的条件。目前应该做和应注意的是: (1) 加紧研究、制定电子收费方式的相关标准, 并与国际标准和国际主流技术接轨。这一工作在国家ITS研究中心的主持下正在进行, 本标准的电子收费方式部分也属于这一工作范围。 (2) 选择具备以下条件的地方建设电子收费系统: ① 重交通量的路线或路网, 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已造成较严重的交通延误, 增扩收费广场已不经济或不可能。 ② 路线或路网内经常性用户的比例较高。 ③ 地区经济较发达, 用户对收费公路的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等。 (3) 根据国外和国内的经验, 设计、建设电子收费系统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选择符合我国有关指导性意见的标准和主流产品, 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阶段实施, 确保新建系统与已建系统兼容, 并且系统升级时仅在天线一侧进行, 车载电子标签尽可能不动。 ② 我国目前宜采用单车道电子收费方式, 车道需配置电动栏杆、摄像机等设施。 ③ 电子收费车道宜专用, 不宜与(人工)半自动收费车道合并设置。 ④ 在收费广场线型条件达不到的地方不宜过份追求通过车速。 ⑤ 在发展初期宜采用简单的记帐方式付款等。 ⑥ 管理部门应转变经营观念,适当让利于用户, 以吸引用户, 实现双赢局面。
5 体会与想法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笔者有一些体会和想法, 提出来与业界人士探讨:
(1) 短短十几年时间, 我国的收费系统从开始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 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可以独立承建, 成绩是很大的。现在国内外有这么多单位、公司投身于收费系统的研究开发, 于收费系统的不断完善非常有利。 (2) 和国外类似系统相比, 我国收费系统的防作弊功能比较强大, 其中应用闭路电视的数据叠加、图像抓拍等功能对加强监督、提高图像检索效率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但是应该看到, 总体上我国目前的系统比国外类似系统要复杂得多。同样是半自动的封闭式收费系统, 我们在车道级的设备配置比较多(欧洲基本上没有收费亭和车道的摄像机等设备), 而且不断还有新的想法和设备出现; 车道级特殊处理的种类较多, 操作流程考虑的比较完善和复杂, 报表比较复杂, 数量较多; 收费站与收费(分)中心之间的数据、图像传输要求很高(现在的趋势2MBPS带宽都已不够, 而国外大量采用公网ISDN或拨号电话传输数据, 很少有专网的情况); 近年在国内曾经和正在采用的重复性磁性通行卡、接触式IC通行卡和非接触式IC通行卡等方案使系统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大幅度上升; 由于联网收费, 很多地方提出要建更高水平的宽带网, 建一个拆帐清分中心动辄上千万投资, 为了识别路径要建路径标识站等等。
诚然, 由于国情不同, 上述一些作法是必要的。但同样是收费系统, 我们这些高额的投入能否吸引更多的交通量, 能否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人员, 最终能否有相应的投资回报呢?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系统设计部门和系统开发集成商都应冷静、认真地进行思考, 然后作出决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公路收费方式 (GB/T 18367-2001)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2] 杨光 通行券技术的最新发展 · 公路交通科技, 2001(S1)期 [3] 杨光 通行券技术在磨合中成长·交通信息产业, 20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