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话说。”又说:“理义之味无穷,必实得于己,而后真知其味之实。不然,亿度之知,非真知也。” 躬行实践的着手处在心,即在心上下功夫,这才是曹端为学之关键。曹端认为圣人可学,圣人主于一心,只要在心上下功夫即可。他说:“盖心为一身之主,即将为三军之主,一身耳目口体,惟心所令,犹大将之旗一麾,而三军坐作进退惟其所令也。私胜则动容周旋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流行,所以用力在勿与不勿之间。自是而反为天理,自是而流为人欲,自是克念为圣,自是罔念为狂。”如何在心上下功夫呢?曹端说:“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立志就是陆九渊说的“先立乎其大者”。如何“立志”呢?他说:“一诚足以消万伪,一敬足以敌千邪,所谓先立乎其大者,莫切于此。”诚就是真实无妄。敬就是整齐严肃,反观内省。诚、敬是理学家教人的重要方法。 二、曹端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毋庸置疑,曹端建立在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思想必不能摆脱时代的限制而具有种种落后的因素,如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等腐朽落后意识,过分强调为己之学而不注重社会实践等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曹端一些教育思想在当时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反对死读书,主张躬行实践等。他的一些教育思想甚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一贯重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高度重视德育的优先地位。但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并没有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成效。近年来,针对市场经济冲击下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台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这些措施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搞一两次学习活动就能取得什么明显效果的。 中国古代有稳定的德育内容,即仁、义、礼、智、信,古代被合称为“五常”。一提到“五常”,现代人就会想到这是封建糟粕,其实这些如果不与特定的封建内容相联系,不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东西吗?今天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仁、义、礼、智、信的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这对公民道德建设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曹端要求在儿童稍有知识时就对其进行以孝敬长辈和洒扫应对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今天我们一般只注意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而对儿童的道德启蒙则非常薄弱。现代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在早年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相反,如果早年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长大以后很难改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儿童的道德启蒙教育,越早越好。 曹端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君主对臣民都要率身垂范、以身作则。儿童最早的启蒙教师一般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儿童视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以防以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所谓育人无小事,就是指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不能不谨慎自己的言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身教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个人和集体的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相互学习的风气,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