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得不作的 “基设”,但港台新儒家宁可以之为在自己生命之内发出的直接呈现。 而世界伦理宣言所要求的恰正是人的内在态度的转变,不能只满足于 1948年签署的人权宣言那样的法律文件。那么儒家式的进路有其殊胜 之处,也就不言而喻了。本但孔汉思指出,这是一个“典范转移”的 时代:它不再是一元独霸、西风压倒东风、或者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 而是多元互济、交流对话的时代。这并不是要人不再追求真理,放弃 自己的信守,而是在建立了自己的终极关怀之后,还要采取一种开放 的态度。这才能使各人植根在自己的基础上,不为自己的成见所拘, 不断作自我的扩大,以指向于终极的真理,追求存在与价值在现生的 进一步的具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克服文明冲突、免致地球毁 灭的希望。 而学者沟口雄三由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作为史家,他认为日本之现代化速度远胜过中国决不是偶然的结果。日本富 于竞争精神,效忠天皇,并没有真正的天下观念。但西方式的竞争模 式已经发展到了尽头,再持续下去会产生毁灭性的结果。以此他认为 二十一世纪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传统中国文化天地万物一体的襟怀,与 调和共存的做法。有人乃至以为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人的世纪。但 我对此有很大的保留。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固然有环保的意涵, 但1999年3 月1 日《时代》(Time)杂志报导,当今世界最污染的城市中国十居其九。而中国传统调和共存的智慧要不能阻止海峡两岸的 热战,那又有甚么用呢?故我要呼吁回归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睿见,光只说一些漂亮的空话是没用的,只有真正按着理念行事,由身边做起,才能造成海峡两岸的双赢局面,并促进世界的和平。这就是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感言。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