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      ★★★ 【字体: 】  
“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7:50   点击数:[]    

在“我快被数据淹死了”的呼声中,又难以觅得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信息资源短缺成了网络时代的又一大难题。    5.文化多样性的危机。网络本身是全球一体化的,知识霸权、文化帝国主义和“强势文化”在这里最容易找到用武之地,从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构成威胁。这不仅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抱怨,也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密切关注。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一样,文化多样性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关键。没有文化多样性,就失去了资源共享的前提;没有资源共享的需求,最终将导致人类“第二生存环境”棗网络的萎缩,危及网络文化生态的平衡。    网络生态危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不仅因为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还在于它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和瞬时性等特点。    1.全球性。建立互联网的初衷就是信息共享,这就要求尽可能多的计算机互连,同时互联网具有无中心、无边界的特点,使得网络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这是一个没有物理边疆的空间。计算机网络使人类“全球一村”的梦想成为现实,在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全球问题的实质在于,只要一个点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球,而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一个或几个点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球的努力。例如,解决信息污染问题,仅仅靠一个地区或国家加强监控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网络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每个地区或国家的努力,而且需要加强全球的沟通和合作。事实上,国际性的自律组织和协议、规范已经开始在净化网络环境,调协网络生态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虚拟性。网络空间是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其中出现的网络环境问题也具有虚拟性。它不像现实中的自然环境问题,它破坏的是虚拟的环境,属于数字破坏。但这又不同于虚幻性,它是实实在在的破坏。    3.瞬时性。互联网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以美国为例,广播经过38年才拥有5000万听众,电话用了20年才拥有5000万用户,电视经过13年才拥有5000万观众,而因特网仅用了4年就拥有5000万用户。正如因特网自身发展速度一样,网络环境破坏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以网络病毒为例,在国际互联网形成之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相对来说,速度较慢,范围较窄。但病毒一旦借助网络后,则如虎添翼,在网络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瞬间即可造成严重后果。黑客只要轻轻一点鼠标,马上就可能传来有网站被黑的报道。最近肆虐世界网络的“爱虫”病毒,短短的几天内就给世界造成了十数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二 网络生态危机的原因    网络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网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关,与网络技术不完善、法制建设滞后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在网络化进程中,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兼容、调适和转换等伦理文化方面有关。揭示网络生态危机的伦理文化等因素,无疑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网络生态危机的实质。    导致网络生态危机的伦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崇拜”的负效应、黑客哲学的泛化、网络生存空间观念的淡漠、对网络虚拟性的曲解以及网络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等方面。    1.“信息崇拜”的负效应。 网络生态危机与“信息崇拜”的负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学者西奥多·罗斯扎克在《信息崇拜》一书中全面深入地揭示了信息崇拜的负效应。他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技术恐惧论者,他坚持人道主义,在充分肯定计算机技术的意义的基础上,提醒人们警惕“信息崇拜”的负效应。他指出:“信息被认为与传说中用来纺织皇帝轻薄飘逸的长袍的绸缎具有同样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倍受推崇。”“计算机如同过于缺乏主见的皇帝一样,已被披上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外衣”。“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助愚忠和盲从。尽管人们并不了解信息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2]信息崇拜容易导致信息自由主义,造成对信息的滥用、误用、破坏,造成网络信息污染,导致信息膨胀、信息高速公路的拥挤和阻塞。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环境的破坏程度越大,人们越认为他对信息的操纵的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信息崇拜”者使这些行为反而成了英雄壮举。    2.黑客哲学的泛化。黑客是一个很难定位的特殊群体,他们并非铁板一块,有不同的类型,如骇客、侠客、飞客、红客等,但他们都分享共同的黑客伦理或黑客哲学。莱维(Steven Levy)曾总结了黑客伦理的基本信条:第一,进入计算机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绝对的:总是服从于手指的命令。第二,一切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第三,怀疑权威,促进分权。第四,应该以作为黑客的高超技术水平来评判黑客,而不是用什么正式组织的或者它们的不恰当的标准来判断。第五,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第六,计算机能够使生活变得更美好。[3]这些虽然是黑客的哲学,但由于黑客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尤其早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本是同根生,相“仇”何太急?!——浅析“仇富”心理

  • 下一篇文章:社会性别意识在20世纪的变迁与回归——从“五四”到九四的争论谈起(1919-1994)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