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 【字体: 】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0:18   点击数:[]    

用氆氇和高级皮毛作材料,手工做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般在冬季过节或典礼上戴用。以前一般的老百姓不敢问津的、只有贵族和大差巴户才穿得起的缎面羔羊皮袍,每件价值在上千元以上,如今早已进入普通农户家庭,全村高档藏装已达208件,价值二千元一件的獐皮面羊裘也有20件。 我们对照各个时期的数据,就十分鲜明地表明了这种巨变。
    
      班觉伦布村不同时期衣被对比表

 
   项目     氆氇         藏装     汉装
   时期   上等  中等  下等  一般 高档  一般 高档
改革开放以来   9   60   36   486  208  532  44
人民公社时期   0   0   10   80   0   46   0
民主改革以后   0   0   10   35   4    0   0
民主改革以前   2   0   10   17   4    0   0
   项目        床上用品        鞋裙
   时期    床架 卡垫  藏被  汉被 藏靴 帮典    
改革开放以来  357  341   357   64  269  244
人民公社时期  45   71   146   1   25   3
民主改革以后  14   29   127   0   20   3
民主改革以前  14   22   112   0   30   3


    
    
在民主改革以前,班觉伦布村的老百姓完全穿传统服装,朗生的服装靠领主一年发给的一卷下等氆氇。当时两家大差巴户能织2 卷上等氆氇,其他差巴一年能织10卷下等氆氇, 相应的只有上等差巴户拥有共4件高档藏装,全村只有17件像样的藏装;卧具上只有少部分人能睡上木架床和铺上卡垫,大多数农奴家庭睡的是土坯垒的,铺的是牛羊皮,盖的全是藏被;鞋以传统的自制藏靴为主,每位成年人平均还不到一双;妇女用的帮典,也只有大差巴户家的人才能拥有。民主改革以后和公社时期,班觉伦布村的服装和床上用品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公社时期外来服装开始进入。
    
改革开放以来,班觉伦布村的生活不断提高,家庭自织氆氇各种等级齐全,一年要自织9卷上等氆氇,60卷中等氆氇,36卷下等氆氇; 普通藏装486件,高档藏装208件,比之前面几个时期其增长比例不言自明;服装上最大的变化是大量引进各式汉装,汉式服装以其轻便低廉而大受欢迎,总数已超过藏装拥有水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服装,西装、皮夹克之类的高档服装,全村也已拥有44套,户均有一套;相应汉式被褥已普遍进入农民家庭,已占总数的15.2%,传统的藏靴也退居次要位置,内地运去的皮鞋、胶鞋、布鞋、运动鞋已是村中所有的女性必穿之物;江孜被人们誉为卡垫之乡,但在民主改革以前,织卡垫的人却用不上卡垫,现在班觉伦布村户均拥有近8对卡垫, 所有的人也都告别土坯睡上了木架床;西藏妇女特有的帮典,村中所有的女性都高低档齐备。
    
       班觉伦布村生活用具对比表

 
  项目    藏柜  藏桌  条桌  暖瓶  打茶桶 铜水缸
改革开放以前  155   108   93   221   59    42
人民公社时期   14   26   20    30   32    11
民主改革以后   5   13   11    2   21    8
民主改革以前   4   10    0    0   8    6
  项目    铁制品  银制品  铝制品  土陶器  塑料品
改革开放以前   91     37    302    369    260
人民公社时期   10     0     65    348    32
民主改革以后   0     0     4    315     0
民主改革以前   0     1     0    290     0


    
    
物质生活的进步,也表现在村民的用具变化上。传统的用具大多数量增加,有的则正在被淘汰,物美价廉的现代工业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西藏农民家庭。各家藏式家具富丽堂皇,1995年已有6 户人家引进沙发、大衣柜等新式家具,村民现在家具拥有量是民主改革前的25.42倍、 民主改革以后的12.27倍、人民公社时期的5.93倍。 过去差巴户家庭才拥有的价值数百元的铜水缸现已达到42个,基本是家家必备;酥油茶桶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家家都有,有的家还不止一个,全村共计59个,少数富裕家庭已经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电动搅拌机来打酥油茶。原来班觉伦布村人主要使用土陶器,现在数量上也比过去大为增加,但重要性却大为下降,除了作酒等仍用土陶器外,大部分生活用具已被铝、铁、塑料制品替代。象征富裕高贵的银碗、银杯等生活用具,虽然每件高达几百元钱,正普遍进入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有的已有好几件。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村民普遍使用高压锅,全村共计 47个。使用土陶茶壶、火盆的人越来越少,而铝锅、铝茶壶、热水瓶等已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具,以热水瓶为例,民主改革以后村里开始有2只,公社时期增加到30只,现在已达221只,户均5.14只。全村共有新式铁皮炉83个,太阳灶23台,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来叫砸拉的小铁炉。照明早已使用电灯,即使在无电的时候,有21家已使用汽灯,大多数家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夜里外出除家家必备的电筒外,使用各式充电蓄能灯成为新的时尚。现代工业制品不仅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居家生活方式的变革。
    
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快速进入了班觉伦布村农民家庭。问卷统计表明,截至1995年全村共有24台收录机、16台收音机、15台缝纫机、55辆自行车、49只各类手表、7个大座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农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中心

  • 下一篇文章:195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征考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