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
|||||
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二)——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9:02 点击数:[] ![]() |
|||||
身消费外别无剩余,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当然谈不上发展;如果农业生产收获除维持生产者本身消费外尚有剩余和积累,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经济的发展也就有了可能。农业经济比采猎经济进步,就是因为它能提供比较稳定的剩余和积累。我国传统农业能提供颇大的剩余,长期以来实行50%左右的地租率即是证明,虽则由于地主阶级的奢侈性消费,这些剩余不能完全用于扩大再生产,但经济发展毕竟有了基础。如前所述,明清农业技术并非完全停滞,产量的所增长,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展,不宜根据所谓“工作日报酬递减”(这里撇开具体计算不谈)断言其无发展。至于把解放后有些地方集体经济中工分值的长期徘徊作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根据,把解放后农业农田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技术进步与新要素的加速投入,农田产量与劳动力产量的明显提高,以及农业通过税收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等为我国工业化提供的积累等等,均排除在“发展”的概念之外,其不足以完整反映历史真实现面貌更是显而易见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