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 【字体: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54   点击数:[]    

)、邓云特的《中国救灾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李士豪的《中国渔业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等。

从有关论著看,研究农史的大致有三种人:一是研究历史、主要是经济史而涉足农业史的,或者是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农业史的。二是研究现代农业科学而追溯历史上农业科技发展的某些情况,或用现代农学知识解释古代农学中某些事物的。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农史研究只是附带的。三是立志整理祖国农学遗产(主要是整理农书)的,为系统的农史研究做基础工作。其杰出代表是万国鼎。万国鼎从1924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农业图书部(1932年改组为农业历史研究组)主任起,开始着手系统收集整理农业历史资料,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分类辑成《中国农史资料》456册,3700多万字。为了提供研究中国农业史参照,万氏还翻译的格拉斯的《欧美农业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从二十年代末开始,金陵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的农科开设"中国农业史"课程,规定为农经系的必修课。万氏等人的工作为后来农史学科的形成做了最重要的准备。不过,从总体看,当时的工作还是自发的、初步的、分散的,农史研究还没有整合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农史学科还处于萌芽时期。

(三)1949-1978:农史学科的形成

这一时期,农史研究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农史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农业遗产。1955年4月,农业部农业宣传总局邀请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整理农业遗产座谈会",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农史研究的进军号。同年7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南京农学院(即现在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由中国农科院和南京农学院的双重领导,万国鼎、陈恒力主持工作。该室是我国第一个农史研究的专业机构,成为新中国农史研究的重镇。该室还创办了我国农史学科最早的学术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和《农史研究集刊》,至文革爆发前各出版了两辑。早在1952年,西北农学院就根据辛树帜的倡议成立了古农学研究小组,1956年改为古农学研究室,由石声汉任主任,成为我国农史研究的另一重镇。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也配备了相应的研究力量。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农科院60年代也成立了农业遗产研究室,出版《浙江农史研究集刊》。这样,初步形成了农史研究的专业队伍,并团结了一批业余农史研究者。中国农史研究从此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新阶段。这也是中国农史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建立后,在万国鼎的领导下开展了规模宏大的资料搜集工作。从1956年到1959年先后赴全国从40多个大城市、查访一百多个公私藏书单位,从4000多部笔记杂考中收集了1540万字的资料,整理为《中国农史资料续编》157册,连同前在金陵大学辑成的456册,共计613册,计4200多万字。1959年以后,又从全国8000多部方志中搜集摘抄了36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辑成《方志综合资料》120册,《方志分类资料》120册,《地方志物产》449册,共计689册。这些资料的内容不但包括广义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及有关科学技术,还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仓储、漕运、农产品运销、农政、农村组织、人民生活、人口与土地、垦荒、农田水利等广泛的方面。在此基础上,该室编辑出版了大型农史资料丛书《中国农学遗产选集》(中华书局出版),文革以前已出版了《稻(上编)》、《麦(上编)》、《粮食作物(上编)》、《棉(上编)》、《麻类作物(上编)》、《豆类(上编)》、《油料作物(上编)》、《柑桔(上编)》等8个专辑,一百多万字。在华南农学院,梁家勉1955年夏开始在该校图书馆中开辟"中国古代农业文献专藏",从事农业历史文献的征访、选购、典藏、保护、整理等工作;到1987年梁氏退休时,"特藏室"藏书已由最初的7册增至6万余册。此外,北京农业大学王毓瑚也编辑了《中国畜牧史资料》(科学出版社,1958年)。

农谚和农书同为中国农学遗产中的瑰宝。农谚的收集整理也可以追溯到30年代,其中费心洁的《中国农谚》(中华书局,1937年)较有代表性。1958年,农业部组织大规模的农谚收集工作,由吕平整理编辑《中国农谚》一书,该书1965年编就,因文革的缘故,至1980年才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完备的农谚资料集。

古农书整理校释是本时期农史研究工作的重点,各有关研究单位都投入了主要的研究力量。整理农业遗产,首先要摸清家底。1924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及金大图书馆毛雝、万国鼎等曾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书目录汇编》,但过于简单。50年代,王毓瑚受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委托编写《中国农学书录》(中华书局,1957年;农业出版社1964年修订版)其中收录农书524种,作者根据大量资料对每种农书做出简明的评介。以整理校注《梦溪笔谈》蜚声中外的胡道静,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计划,全面辑集古农书的目录学资料,加上考证和按语,编成100多万字的《中国古农书总录》,可惜在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济(三)——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下)

  • 下一篇文章: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济(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3)
  • ››中国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