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用于非经济性支出,如馈赠和送礼。在小农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它可能受到其它家庭的接济。也可能要为后代和老人承担责任和义务。小农社区参与行为包括亲缘参与.地缘参与和业缘参与三种主要形式,他们谈到了亲属尤其是姻亲之间的经济救济和经济互助,邻里之间“交换型”的互助。业缘参与的主要形式则是集市参与。调查表明,农户在集市上卖东西时,当其交换对象是亲戚时,无偿赠送的占54.5%,公平买卖的只占23.2%。与邻居交换和与乡干部交换,上述两项比率分别为11.5%.32.9%和8.2%.46.5%。这说明农户的集市行为不完全奉行市场准则,而常有明显的非市场化取向。集市不但有物品交换的经济功能,而且有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和信息集散功能。[41]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努力。
八.小农经济与传统农业
小农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这是对小农经济历史作用的评价中争议的焦点之一。
文革以后,小农经济问题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很大程度上是由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所引发的。在这一讨论中,部分学者把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归因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例如傅筑夫认为小农制经济基础薄弱.经营单位分散.生产条件恶劣,本身即具有排斥一切进步因素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它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总根源。[83ab]本述评上篇谈到陈平的文章,则把“单一小农经济结构”看手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和动乱的病根。李桂海专就小农经济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发表了否定的意见,他认为,小农经济比之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生产发展并不完全起积极作用。它只能靠多劳集约提高产量,无力加强其它生产投资;当劳力投资效益达到极限时,生产力就会长期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徘徊,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上也趋于保守。我国农业技术的总结提高,都与大土地所有制经济有关。几部重要农书,均出现在土地兼并盛行的时代。从生产力的长远展看,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和进步,是一种阻力。[30c]
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对小农经济的全盘否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农经济曾经促进中国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历史作用。如吕作燮指出,不能用现代眼光看小农经济,责备它愚昧落后。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出现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它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中坚力量。没有小农经济,就不可能创造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而历代统治阶级多次制造的社会经济大破坏,也无不有赖于小农的顽强努力才得以复兴。[17]陈振汉对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讨论中一些文章提出问题和论证问题的方式提出异议,指出为不应要求任何国家的历史发展都要遵循同一的模式,不应因中国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而把中国视为从来就是发展迟滞的。他把从战国时期到乾隆初期定为中国历史上的发达时代,提出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口增长率作为衡量古代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他指出从粮食单产看,中国大概任何时代都并不落后于世界多数其它地区和国家。从十四世纪以来中国与英法德人口增长率的比较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十九世纪以前并不落后于西欧任何国家。中国经济的落后是从十八世纪后期(英国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的。我国之所以能长期取得和维持高度的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独立经济.能自由支配自己劳动的小农经济的存在。由于传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制约,他们劳动生产率低下,但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维持最大量的人口,能充分动员家庭劳动力从事农副业生产,从而达到当时条件下最大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效益。他还对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46]孙达人认为我国自战国至唐宋封建文明高度发展,其原因在于小农经济而不在地主经济,美化西欧领主经济的观点毫无根据。明清的落后则与小农经济状况的恶化有关。[23a]孙达人等人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作了进一步的高度评价,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23b]
王家范.谢天佑则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的分析,对小农经济作了肯定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结构优于欧洲。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它最佳的生产结构是劳动者的个体小生产。这里的所谓生产结构,主要是指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一定方式组成的一个生关系列。在封建社会中,生产工具的进化度极低,土地丰度的提高也有相当大的限制,生产者主动性尤显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封建社会的自耕农经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大量自耕农,佃农亦以产品地租为主,有较多的支配劳动时间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生产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田产量远高于西欧。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单元缩小为最基本的人口自然单元,物质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合二而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它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即经济活动面的扩展和多元经济中心(地区经济)的形成。但是由于分配结构的畸重(超负荷的高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