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赋役以外,在生产上的主要措施有:保证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尤其是土地)的结合,如安辑流亡,奖励垦荒,承认垦荒者对土的地权利,以至由国家分配部分农民以土地(如实行均田制),在封建王朝初建时尤其注意于此;奖励和督课农民生产,推广先进农具和技术,修撰和颁行农书等;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治河患.修水利.兴屯垦等;在农民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再生产难以为继时,给予接济,如减免赋税,赋予或假予口粮种牛以至土地;利用国农掌握的粮食和物资,贵籴贱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使农民少受商人.高利贷者的中间盘剥。以上数项,尤其是一四五项,反映了地主制下农民再生产的特点。已有一些学者从封建国家经济职能的角度研究封建国家的农业政策。例如林甘强调封建国家组织管理农业生产经济职能,并对秦汉有关农业政策作了剖析。[57]徐建青《从仓储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积累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一文指出:仓储是封建小农经济形式下社会实物积累的一种形式,“建立国家积累是小农经济的特殊要求,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具体体现之一。”[72b]李向军博士论文《清代荒政研究》对清代荒政作了深入系统的论述;救荒也是封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之一。萧国亮从另一个角度论述国家与农业的关系。他认为专制国家实质上是精耕农业的平衡机制,国家是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配置的调节器,并有治水.救荒等方面的功能。[83]总的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虽已逐步增多,但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尚待垦辟的领域仍然十分广阔。
谈论封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它对小农经济的政策不能不涉及重农抑商问题。对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历史作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截然相反的评价。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有关重农与抑商关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影响频大的流行观点,认为封建制度的基础是个体小农业,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它必然产生要求社会永远保持现状的保守倾向,而商业则是引起社会变化的革命要素,封建统治者从其最高利益出发,力图消除这一祸根,因而提出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两千年来相沿不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84c]他们说“重农是为了彻底抑商,抑商是为了确保重农”,[83b]把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一起否定掉了。另一些学者认为对小农经济的历史作用应予肯定,对商人资本的历史作用则应具体分析。封建地主制的形成虽然以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必要条件,而商人资本的过度膨胀又会加速小农的贫困破产,诱发严重的“弃本逐末”现象,危及封建地主制的正常经济秩序。重农抑商主要为了防止农民弃本逐末和抑制商人资本对小农的兼并活动,这对保护小农经济,维持农工商各业劳动力的合理比例,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有其历史合理性。有人还进一步指出,封建地主制下发展有限的商品经济不可能形成对资源分配起制衡作用的平均利润率,价值规律也就不可能承担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使之符合经济按比例发展要求的任务。这个任务就不能不落到封建政府身上。重农抑商正是封建政府履行这一经济职能的主要手段之一。[15]这是把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一起加以肯定。又有一些学者认为,小农经济的兴起必然引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小农经济的分解。重农抑商保护小农经济与抑制商品经济相结合,使农业上的小土地私有和手工业商业方面的官营或官控相结合,成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格局的发展定势。尽管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创造了较高的生产水平,能给社会提供一个较高的余额,但这种余额不但以租赋形式为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占有,而且重农抑商政策割断了农业与工商业间的通道,阻隔了它们之间的交流,使工商业利润或转化为课税,或流向土地,而不能用以扩大再生产,使社会经济陷于困境。[23b]这是肯定小农经济而否定重农抑商。上述意见分歧仍然是由于对封建地主制下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认识所致。
在封建地主制下,在小农家庭之上并不存在领主庄园那样的经济实体。但小农家庭与乡族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存在着某种分工与互助的关系。这也是小农经济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对这个问题过去研究比较薄弱。研究宗族制度的,多从地主经济的角度予以论述。专论小农经济与宗族制度关系的,据笔者所见,有王小丁的文章。王小丁认为,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血缘纽带联系为核心并同时具有地缘性质的宗族共同体的制约,如蜜蜂与蜂房的关系一样。以个体家庭的自然分工为基础,以家庭共同体内的社会分工为补充,形成完整的小农经济圈。我国小农经济历二千年而不变,与此有密切关系。[9]其它一些文章也有谈到乡族之间互助的。[5]最近出版的徐扬杰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也包含了较多这方面的材料。[70]沈虹等人对当前仍十分贫困落后的“边缘地带的小农”行为的调查研究与剖析,对我们理解传统小农的特点颇有裨益。他们指出,小农不是纯粹的经济单位,它们承担所在社区特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小农需要把家庭收入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