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的“倒U理论”,工农交互理论认为,在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是农业支持工业或以农养工阶段,工业要从农业中吸取大量剩余作为发展的原始资金;第二阶段是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或农工自养阶段,农业不向工业提供资金积累,工业也不向农业提供补贴支持;第三阶段是以工养农阶段或工业支持农业发展阶段。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这个理论是站得住脚的,我国现在应该还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工业还是从农业中获取剪刀差,农村一直为城市贡献着大量的资金积累。 钟甫宁教授认为,实施支持价格政策要有三个条件:1、必须实施贸易保护措施,隔绝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保证实施价格支持政策带来的好处为本国生产者所得;2、国内市场价格与出口价格之差不是太大,否则,实施价格支持政策的花费将大大高于取得的效果;3、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必须很小,只有在这个条件下,一个较大的价格上升只会带来一个数量不大的供给,从而降低政府的财政代价。[6]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可以说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又必须用较大的代价换取较少的收益,这也可以算作一种改革所带来的阵痛吧。 三、国外关于支持价格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支持价格政策具有很突出的作用,比如促进农业稳定增长,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价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因此,根据上述工农交互理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般实行农业正保护,发展中国家通常实行农业负保护,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农业生产率高、农业比重低,具备了用工业补贴农业的条件。在正保护措施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价格干预措施来保护农业。例如日本仅1986年就向农业部提供了相当于其农业产值66.18%的价格补贴,其次是欧共体为45.9%,美国15.43%。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向农业部门提供了相当于农业总产值53.9%的价格补贴。随着世贸组织《农业协定》的实施,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原有的农业保护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减少了短期的价格支持政策,改为采用具有长期效应的保护措施,这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护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在具体措施方面,较为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 1.美国的政策。 (1)制定农产品计划。美国政府每年根据下一年度市场对玉米、棉花、大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需要制定农产品计划,使支持价格为农产品生产设置了一个最低保护价,从而消除了生产者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收入风险。(2)制定农产品储备计划。为减少收获季节农产品的上市量,减缓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波动,美国政府建立了农产品储备计划。(3)加强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方面的立法。 2.欧盟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欧盟自60年代初开始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内容就包括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政策。政府制定各种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当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收购价格时,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按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农产品,以补偿市场价格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3.日本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日本的国情是国小人多,自然资源缺乏,农产品自给率很低,需要大量进口,因此日本主要是通过限制农产品进口,采取保证价格政策来支持国内农产品的高价格。在国内,通过对农业发放补贴,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小麦、大豆、大米等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制度,通过国家出钱收购,确保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不低于工业生产者的工资。 4.印度的农业政策。 在1965年以前,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重点放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政府通过低价收购,进口和配售来实现保护。这与我国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在1965年以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把重点放在保护生产者利益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政府规定,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机构是1965年成立的“农产品价格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年向政府提出关于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建议,然后经政府确定并在收获前正式公布。其价格支持对象也从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扩展到黄麻、大豆、油料等20多种农产品,通过这种支持来调节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促进平衡发展。 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支持价格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作用的同时,它的一些缺点也会暴露无遗:首先,它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比如印度对小麦的财政补贴从1980-1981年度的65亿卢比,到1989-1990年度的247.6亿卢比,美国从1982年以来,用于农业的补贴(包括支持价格和其他补助)每年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这对政府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其次,直接的价格支持降低了农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再次,农产品补贴的大部分利益被控制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大农所得,也被城市上、中等收入集团分享,而广大城乡贫民所得的份额很小,而且花在流通领域的钱过多,农民们直接获得的收益较低;最后,世贸组织对支持价格的限制使得其变为“黄箱政策”,需要在以后贸易中逐步减少,比如,美国政府从1970年起放弃农产品价格支持的政策,取而代之直接向农户发放现金补贴。 四、支持价格政策在提高我国农民收入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发展“两高一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