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周锡瑞,《中国地方精英与支配模式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夏季卷。
杜赞奇,1995,《文化、权力和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
司考特·罗泽尔、李建中,1992,《中国经济改革中村干部的经济行为》,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4期。
宿胜军,《从“保护人”到“承包人”》,1997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Oi ,Jean C ,1989,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未刊稿)。
吴毅,《村治中的政治人》,《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1期。
党国印,《中国乡村权势阶层崛起》,《中国国情国力》,1998年第5期。
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未刊稿)。
赵力涛,《家族和村庄政治》,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4期。
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可参见彭剑良:《农村封建家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农村观察》, 1995年第4期。顾月忠:《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观》,《嘹望》1995年第13期.肖唐镖、幸珍宁:《江西农村宗族情况考察》,《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何清涟:《农村基层地方恶势力的兴起》,《二十一世纪》,1997年3月号。
张明锁:《衔接好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4期
参见沈延生:《村政的兴哀与重建》,《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6期。
项生华:《论宗族活动对村政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
钱杭、谢维扬,《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北京,三联书店1997版,第175~176页。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31页。
吴飞,《中国农村社会的宗教精英—华北某县农村天主教活动考察》,《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4期。
王颖、折晓叶、孙耀炳,《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改革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176页。
引自《报刊文摘》1996年11月11日。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页。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与社会控制》,载《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6期,74~75页。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41页。
华农心,《中国新的政治现象—农村能人政治》,《中国国情国力》,1998年第5、6期。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44~146页。
孙龙,《体制性权威与内生性权威的互动过程与行为》,(未刊稿)。
卢福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南方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05页。
杨雪冬,《利益分化和保护: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原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春季号。
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未刊稿)。
吴毅,《新规则是如何演绎的——一个村庄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冬季号。
金太军,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特聘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施从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特聘教授之学术助理。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转自: 仅仅学术交流与学习之用,非商业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