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关系?”李再次抓住此一机会,重点向村民宣讲若当选,一定要有原则地团结村委会一班人来做好村里的工作。他具体强调在处理与村委会一班人的关系时,“一要团结,二要讲原则,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敢抓敢管,甚至不惜与其它村干部产生矛盾和冲突”。李的回答再次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br>> > 经选举,李得到556张选票,鲍仅得398票,李以相当大的优势当选?br>> > 显然,决定村民选举意向和鲍李当选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利益的考虑。是村民对实际利益的考虑主导了整个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结果与过程。在余村的选举中,宗族因素并非毫无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尚未发现一例宗族公开活动的例子。相对来说,以村民小组分片的地域性因素对选举影响较大,一般村民都愿意将选票投向同一村民小组的候选人。但决定这种地域性因素起作用的并非观念,而依然是利益。村民普遍认为,本村民小组有人当村干部,就可以为自己所在村民小组办较多的实事,可以在村班子内为本组群众多说些话,多争取一些利益。一方面,本村民小组的村干部更了解本村民小组群众的疾苦与困难,一方`面,本村民小组的村干部与本村民小组的群众有更多的接触机会?br>> > 李的当选,很容易被外界人士认为是“清廉”战胜了“好贪”,而往往忽视在李当选的背后利益关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在村民在权衡选择自己的当家人时所作的理智的利益考虑及围绕村民的这种考虑,村委会候选人在竞选中作出的适应性让步。谁更能为村民带来好处,而不仅是谁的品质更好、家族更大或上级更为信任,将越来越成为决定谁当选村委会成员的关键?br>> > > 三、利益的结构:性质与种?br>> > 余村的情况是特殊的。因为村办企业每年数十万元的赢利和每年百余万元的土地出让费,使得余村的村干部成为“肥缺”,在余村,几乎人人都想当村干部,正因此,此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才会如此激烈,利益主导村委会选举的特征方会如此明显。在余村调查期间,该村所在镇的主要领导干部数次向我们介绍,在该镇其它村,很多人都不愿当村干部,如此激烈的竞选不大可能。那么,在余村以外的其它农村,利益主导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是否依然具有普遍性?的确,因为一般农村并不具有余村的特殊条件,其村委会选举也就会出现与之不同的景观,但是,若对当前一般农村农民的利益结构作些分析,就会发现,尽管一般村的情况与余村不同,其利益结构却具有相似性,利益主导村委会选举的趋向具有强大的可能性?br>> > 具体地说,在余村,表现其利益主导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是村民的获利趋向,即他们希望通过理智地选择当家人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社会条件。虽说人人都想当村干部,但村民理智的获利考虑,决定了只有那些能为村民带来好处的人方可当选,村干部本身并非决定因素,因为他要当选,他就必须迎合村民的意愿。余村村民选自己当家人所表现出来的获利考虑并不是由其特殊条件决定的,或者说,所有的村,只要村干部的工作与村民的利益有联系,村民就会自然而然地在选当家人时作趋利避害的考虑。余村的特殊条件只是决定了人人都想当村干部这一被决定的方面,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当村干部不划算,就可能没有愿当村干部。但是,只要村干部与村民利益相联系,村民在选举时的利害考虑就不会因为村庄经济条件好坏而有什么不同?br>> > > 就一般村的农民来讲,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非自然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及国家的农业政策,一个是乡村向农户收取的提留。因为农民的个体性质,他们既无可能也不会有主动性去试图影响国家的农业政策,因此,在农村经济形势不太景气,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农民就会对上缴提留持消极态度。据我们对某市二十余村的调查,村干部每年花费在收取提留上的时间大都占到全部工作时间的1/3以上,提留收取一年比一年困难,98年大部分村的提留款仅收取不足70%。虽然几乎没有农民不知“种田完粮”的古训,但高额的农民负担和一家一户的提留收取方式本身,决定了高额的提留收取成本?br>> > 如何分担高额的提留收取成本?当前农村普遍实行的办法是将提留收取工作交给村干部,并列入村干部最为重要的工作考评方面,其方式往往是由乡镇与村主职干部签订责任状,依提留收取状况决定对村干部的经济奖惩。从某种意义上,联产承包分散经营所决定的一家一户的提留收取方式,使得非村这一与农户隔得更近、了解更多的层次,乡镇根本无法承担逐户收取提留的巨大工作量。有学者认为,当前农村提留收取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税少费多,费改税后,此种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在于,无论税费如何改,都无法改变在分散经营条件下一家一户收取提留的方式,即无法减少一对多的收取税费的工作量。在农民税费负担较轻的情况下,农民在上缴税费时消极抵制心态可能稍弱,税费收取相对容易,但费改税只是改变提留收取的性质,并不决定提留收取的数量,如此一来,又如何减少收取提留的工作量? 简言之,农户分散经营本身决定了以一对多的方式收取税费的工作量,这一庞大的工作量不可能由乡镇直接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