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论村庄选举的社会基椽—以荆门市第四届村委会选举观察为例      ★★★ 【字体: 】  
○论村庄选举的社会基椽—以荆门市第四届村委会选举观察为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5:17   点击数:[]    

庄精英无人愿当村组干部的现象。相信这种情况将对村级治理产生严重影响。 就第二个层面而言,村组干部所拥有的治村资源,在荆门农村实在是不多,由此普遍出现了村组干部以私人关系作为村治资源的现象[12]和所谓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情况尤其糟糕的是,荆门农村不仅村庄精英出任村组干部的动机经济化了,而且村民对村组干部的感情打动的工作方法也理性化起来,以至于总是让正式权力在非正式使用时出丑。比较杏村收粮的过程与华北B镇的收粮过程[13],该有多么的不同啊。



既缺乏现代经济资源,又缺乏传统人际资源,还缺乏可以借用的暴力资源,这便是当前荆门农村体制精英所面临的困境。正是在这一困境下面,展开了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这构成了关于村庄体制精英状况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就制度安排而言,村支书事实上是乡镇在村庄社会的代理人,而村委会主任是村民利益的庇护者,村支书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应该反映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乡村关系比较紧张,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提取较多的情况下,就更应该如此。



荆门市域的情况与上述理想状态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虽然村委会主任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但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并不能从村民那里更多地获得他所需要的经济利益,他便不愿意为了庇护村民的利益而得罪乡镇这个老上级,另一方面,虽然村支部书记更多具有对上级负责的制度安排,但他们现在事实上也不可能从乡镇那里找到最后的退路,他宁愿做一个不得罪村民的好人过得自在。 这还是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由村庄精英充任下的情况。一旦村组干部无精英愿意出任,地痞式人物便出来主持村务,他们更不会有长远的治村计划,他们会更加迅速地将村庄治理得一塌糊涂。





七、村委会选举的社会基础



荆门市第四届村委会选举是充满了吉林梨树人的“海选”精神的。从提名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看,本届村委会选举大都由村民自由提名,并依初步提名票的多少来决定正式候选人,这就杜绝了此前乡镇和村支部干预村委会选举的现象,而在正式投票选举中,荆门市域农村绝大多数村庄都采用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进行,且大都设有秘密投票间,有些村还进行了竞选演说。



荆门市域如此民主的选举,当然是与1998年正式颁行《村组法》密切相关的。正式颁行的《村组法》在选举村委会方面有诸多明确细致的规定,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也在1999年1月通过了《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荆门市要求在选举前将《村组法》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印发到户。如此安排,还有选举不民主的道理?不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他们还能让村民心服? 但是,荆门市域的村委会选举并非仅仅制度安排的产物,在制度安排的背后,有着诸多社会的基础,这些社会基础与村庄性质密切相关。



事实上,荆门市的村委会选举大都自1990年前后开始,已相当民主且有激烈竞争的味道,但是,村委会选举所带来的民主规则民间化状况较理想状况大有差距,且选举所带来的村委会的权威与合法性也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问题何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虽然荆门市域的一些农村将村委会选举看作第二次土改,对选举充满希翼冀和期待,以最大的热情参与了村委会选举,但更多村庄的选举中,村民对参不参加选举持无所谓的态度,以至于农民似乎真如一些人所说“素质太低”,而那些满怀希冀参加选举而不能得到他们理想结果的村民,又对这“第二次土改”充满失望。 村民本来是有着太多将那些不满意的村干部选下来,并将那些真正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人选上去的欲求的,但这种欲求变成行动,这种行动产生效果,显然不止是村民个人的事情,他们必须有足够联合起来行动的能力,这种联合起来行动的能力在宗族活动比较发达地区是不成问题的,但在荆门这样的社区记忆已大大弱化,社会分化又不足以形成新型权威的村庄,情况便有些糟糕。 向村是最为典型的村民之间缺乏关联的村庄,村民呈均质化状态,在村庄内部成为马克思所形容的“一袋马铃薯”,向村的选举投票十分生动地记录下来了原子化村民的投票过程。同时,原子化的向村村民注定不能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当选村委会主任提供强劲的村庄支持,以让这个村主任上可抗拒过度提取,外可抗拒地痞骚扰,内可调解村中纠纷。若这个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村民不如在下次选举中就选一个强悍的人来领导自己有益。



黛村的情况较向村来说,因为有些“大社员”的活动,而有些关联的味道。因此选举中出现了小字报,出现了“打斗”的可能,出现了带有暴力性质的威胁。在杏村的选举现场,我们也可以闻到火药味,在童村、金村和孙村,选举同样面对着谣言和拆台的威胁。但所有这些,都还构不成超越单个村民行动能力的村民之间的联合。因此本质上,村民是无力的,在村中行动着的,至多是些地痞式人物。村民因为无力而无参加选举的热情,无参加选举的热情,反过来又显得更加无力。“村里的事情是搞不好了的”,面对为什么不参加选举的提问,村民如此无奈地答道。 劲村村民倒是在选举时组织起来了,不过,这种组织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味道。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 下一篇文章:○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村庄选举的社会基椽—以荆门市第四届村委会选举观察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村庄选举的社会基椽—以荆门市第四届村委会选举观察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