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五、小区总平面的环境设计 经验表明,建筑单体的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居住小区由于周围楼房林立,加之中心区的地价高,开发商为了保证必要的利润,小区内建筑的密度也大,因而我市中心区的几个居住小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几个居住小区比较,夏季不仅室外气温要高(1℃~2℃)而且无风闷热。即使是同在市中心区,对环境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同也可造成居住环境的差别,例如,某小区,虽也位于市中心区,但在拆迁征地时,对原有树木进行了保护,并在规划时合理保留了许多水面(该处原有许多水塘),小区建成后,很多保留的参天古树,起到了很好的遮阳效果。一株上百年的大树的树冠比面积百倍于其他开发区新栽小树。 六、总结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正在逐渐失去昔日的荣耀,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机动化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何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效地节约土地和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建筑热工技术与恰当应用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搞好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促进建筑节能和利用自然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热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是我国建筑工作者进人21世纪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宏业,黄国保.浅谈住宅建筑供暖的节能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3). [1]郭跃周,于汉学.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3). [2]张晓健.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浅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3,(1). [3]黄运龙.刍议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J].科技信息,2007,(11). [7]高宏波.低技术建筑节能设计浅析[J].华中建筑.2007,(3) [5]李丽萍,银永明.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思路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6). [6]梁月琴,姜炳洲.谈谈住宅建筑的综合设计[J].今日科技,1997,(1). [7]孙湧,玉海龙.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2007,(2). [8]朱立新.铝制门窗的建筑及环保设计应用[J].广东科技,2007,(2). [9]郝国胜.发展我国建筑节能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7,(4). [10]陶然.建筑节能与建筑优化设计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 [11]高经发.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2007,(20).
【作者简介】尹向阳(1971—),男,江西莲花人,江西省莲花县建设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