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为—0.642,通过显著性检验以及相对较高的绝对值来看,目前的地方环保投入结构是很不合理的,重工业污染而忽视了生活污染,最后导致生活污染越严重的地方,地方环保投入反而较少的现象。从地方环保投资结构解释,现在最大的投资主体是企业,当然他们更多关注自身面临的环境压力,而很少关心农村地区以及城市生活污染的问题。
5.从东中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指标系数均为正数,表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地方环保投入具有极其显著的正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地方环保投入水平也越高。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弹性系数大小次序:东部>西部>中部,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环保投入的弹性随经济发展程度提高而增大。这也验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环保投资具有正相关性。
6.从企业界自身环保能力指标的系数为正,表明企业界的环保能力对地方环境投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企业界的环保能力越强,则地方环保投入的越多,这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界的环境行为(环境投资、污染和治污行为)对环保绩效存在明显的互补效应。例如,浙江台州的海正药业一个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投资累计已达1.7亿元,这对浙江省的环保投入是一个很大的补充。虽然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业界对环保投资已经产生出正激励效应了。
7.我们所归类的因素中,自身环境压力、地方政府环境执政能力、企业界的环保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对地方的环保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以环保预算内投资表征中央对地方环境保护提供的支持,本研究发现其对地方环保投入的影响不大。事实上,我们比较一下在地方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比例只占到4.45%,而企业自筹资金占到总投资的73.82%。从这里可以看到国家对地方的环保投入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小的。在总投资的三大主要投资来源中(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主要还是要依靠企业来投资。因此在本回归模型中,国家的支持系数不显著是有原因的,也是显然的。
六、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我国的环境污染及环境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致占GDP的5.5~9.8%(Smil, Vaclav. 1996,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 Estimates of Economic Lost),抵消了大部分GDP增长。要有效改善这种局面,需要增加环保投入并提高其投资效率,因此在对环保投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保队伍的素质,以充分发挥环保队伍对地方环保投入的范围经济效应。
第二、转变现有的环保投资模式,破除地方环保执政能力与环保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设计更好的考评政策以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第三、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环保支持力度。通过国家对地方的支持有效地调节区域间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环保投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根据地方环保投资实际需求,制定中央对地方区别对待的支持战略,适当提高国家对地方的环保投资比例,使之能对地方环保投入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
第四、要加强对生活污染的重视。在环保投资政策引导中加入对生活污染的分析和政策设计,真正将生活污染纳入到环境保护的关注范围中来。在综合考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目前的地方环保投资结构。
第五、加强企业界自身的环保能力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充分发扬和扩大企业对地方环保投入的正面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环保投资中的作用,依靠企业自主参与和价值规律建立起更完善的投融资机制。
第六、加强环保宣传。不仅是对地方百姓进行宣传,还需要对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身对保护好地方环境所负有的责任,变目前的被动达标执法为主动提升环境质量执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两者间的互补效应,有效遏制两者间的替代效应。
由于目前有关地方环保投资、地方环保执政能力以及地方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也还只是在这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地方环保投资是一项巨大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解决如何投资、投资到哪里、如何提高投资效率、如何设计环保投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开展更全面的系统研究。包括国家如何对地方进行支持,如何发挥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如何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投资等等问题。在今后,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这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7-11-30
注释:
① 国内外对环保投资的界定范围不统一,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环保部门的统计范围通常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和环境能力建设投资两部分。本文中将环保投资范围界定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②地方环保投入原始信息包括:省内人均投资额;自身环境压力原始信息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工业氨氮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生活废水排放总量、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生活氨氮排放总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生活烟尘排放总量;省级政府污染治理能力包括:科研课题平均经费、排污许可证发放比例、“三同时”执行合格率、限期治理平均投资额、环评制度执行率、政协提案处理率、人大提案处理率、环保来访处理率、环保来信处理率、污染排放信息公开率、污染治理信息公开率、其他环保信息公开率、环保机构平均人数、科技人员占环保人数比例、禁燃区平均面积、噪声达标区平均面积、烟尘控制区平均面积、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国家对地方的支持原始信息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企业界环保能力的原始信息包括:企业自筹资金、已办排污申报的企业数、环保产业职工人数、环保产业年产值;经济发展水平原始信息包括:人均财政收入。
③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观测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尽可能保存原有资料信息的前提下,用较少的维度去表示原来的数据结构,简化数据(降维),便于发现规律和本质。
④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与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1省区市。由于西藏的统计数据不足,在本文中予以剔除。
⑤由于西藏的统计数据不足,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在剔除西藏后高于中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
⑥李万新老师在《从意愿到行动:中国地方环保局机构能力研究》一文中,把地方环保局的执政能力分为两种:潜在的执政能力和实际实现的执政能力。潜在的执政能力包括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资本,实现的机构能力又可分为:获取信息、平衡利益、执行政策、和政策学习适应的能力。本文中涉及的地方政府环保执政能力有潜在的执政能力(地方环保局中科研人员的比例),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非污染和治理方面环保信息的能力),执行政策中的污染防治(环评制度执行率)、环保援助(限期治理平均投资额)、环境管理(高污染禁燃区平均面积)。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