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驾崩。根据魏国旧制,皇帝驾崩,三天后就要把他生前的御服器物一并烧焚,仪式期间朝廷百官和宫中嫔妃哭临。冯后年青丧夫,痛不欲生,悲叫着跳入火堆,左右急忙救治,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这惊绝当时的“千古一跳”昭显出冯后无比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也展现了她率型果敢的女主霸气。后来,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继位,时年12岁,冯氏以皇后之尊被封为太后。皇帝的亲生母亲却被依宫中旧例赐死。当时,车骑大将军乙浑趁乱专权,自称丞相,位居诸王之上,事无大小,都由乙浑一个人说了算。当此主少国疑,奸臣擅权之时,冯太后显现出其过人的机智和胆识,经过短时间周旋后,杀掉乙浑,临朝听政。 魏显祖拓跋弘刚毅有断,又喜好研习黄、老之学以及佛经,是那种天资特别聪明的人。冯太后当时还三十岁不到,守寡难熬,李奕因为当年她“跳火”时有救助之缘,两人渐次了床第之欢。魏显祖觉得这个李奕给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绿帽,不可容忍。就借故诛杀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冯太后年轻的情夫被杀,内心毒怨可想而知。皇帝也心烦太后。一年后把帝位禅给六岁的儿子拓跋宏,就是日后名震寰宇的孝文帝。帝位虽内禅给太子,魏显祖仍然大权在握。冯太后觉得拓跋弘越来越英明,遂起杀心,于47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冯太后派人在酒中下毒,鸩杀了这位年青的皇帝,时年才二十三岁。 冯太后从此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国家大政。孝文帝拓跋宏此时仅仅是十二岁的小孩子,性至孝,事无大小,都听祖母冯太后的决断。史栽,冯太后“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事,生杀刑罚,决之俄倾。”。正值虎狼之年的冯太后政事缠身之余,私生活也很丰富,其中王睿、李冲最受爱宠。但其以太后之尊,即使在找“男宠”方面,率性之余,冯太后自有其过人之处,比起吕后身边的审食其,武后的张易之兄弟、和尚面首,冯太后的“相好”最终都对皇室忠心不二,而且还是治国能臣。史载,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且理文薄,兼营匠制,几案盈积,终不劳厌也。”四十九岁,李冲病死。孝文帝亲自为他举哀,放声大哭,悲不自胜。除了封建史家对之略有微辞外,史书中对冯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没有过多渲染,更无刻意指摘[6]。 真是无独有偶,文明太后有两个亲侄女,都由姑姑安排到孝文帝身边的。先为皇后的是妹妹。不久她的异母姐姐进宫。此女有乃姑遗风。孝文帝南征频频,冯取妹成后不甘寂寞,与中官高菩萨通奸。闻知孝文帝在汝南病重,更加公然不讳地与高菩萨宣淫。后被人告发。冯后自己陈说淫乱本末时,并不避讳,敢作敢当。孝文帝只留一个卫士在旁,用棉絮塞住卫士耳朵。小冯皇后无论弄权或纵欲均不能望其姑母项背,但其发乎本真、率性而为的气性却是一脉相承的[7]。 魏晋士人和士女的风流潇洒,本身是魏晋时期士族制度的产物[8],一方面“九品中正制”使士人士女们据以衣食和风流自赏,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的等级性和竞争性,又使“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终日生活在阴谋、血腥和猜忌之中。受惠于这种制度的士人和士女们,因为没有了衣食之忧,雍容悠闲的生活,使他们有机会超越现实的苦难和日常生活的锁碎,来谈玄、回归自然。又因为等级制度带来的富贵生涯太恐怖、太多刀光剑影,他们就喝酒、吃药,纵情声色,以此来麻痹心智,回避和逃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与陷阱。[9]与男人们一样,女人们的纵情与任性与其说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不如说是一种巧妙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康德.魏晋名教与自然论笺[J].孔子研究,1994,(2). [2]郑训佐.死神与酒神─—魏晋南北朝名士生存意识剖析[J].东岳论丛,1994,(3). [3]姜广辉.汉末魏晋的名士风度[J].河北学刊,1994,(3). [4]张承宗,孙立.魏晋南北朝社会风气及南北民俗的交流[J].江海学刊,1995,(6). [5]张旭华.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J].历史研究, 1994,(3). [6]罗新本.郡国大中正考[J].历史研究,1994,(5). [7]周国林.评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J].历史研究,1995,(1). [8]刘静夫.魏晋南朝士大夫精神生活述论[J].中国史研究,1994,(3). [9]张三夕.魏晋风度与文化转型[J].读书,1995,(5).
【作者简介】邓艳珍(1970-),女,湖南东安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女性文化。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