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文艺的生态危机      ★★★ 【字体: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文艺的生态危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4:48   点击数:[]    

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无论中国或西方,艺术和技术都有共同的渊源,都曾称为技艺,由于其主导倾向是合于自然生态的,因而可以说,早期技术是艺术化的技术。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与文明演进,艺术与技术分道扬镳,在各自的领域拓展空间,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个尖刻强硬,一丝不苟,实用重利,严厉无情;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生气,婀娜多姿,顾盼生情。在残酷的政治和商贸战争中,柔美的文艺女神缪斯当然敌不过剽悍的匠神赫费斯托斯。于是,文学艺术逐渐陷入全球一体化的技术罗网。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技术与艺术的分野?又是什么原因使文学艺术陷入罗网?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曾经被忽视的生态。由于不同的生态处境或者说面临环境的不同生态取向,使艺术与技术分道扬镳,技术的反生态倾向逐步突出,而艺术则面临生态危机并陷入罗网。
  首先,文学艺术的传统形式发生危机。高新技术的手段不可阻挡地促使文学艺术变换形式,从制作到传媒,从表演到欣赏,几乎全被现代技术之网笼罩,诸如电影、电视、录音、摄像、电脑绘制、电子印刷、电子音乐、电动舞台、激光、遥感、卫星转播等,乃至生物基因技术都侵入文艺领域;而许多传统的文艺形式或被取代,或遭到严峻挑战。
  其次,文学艺术的定义发生危机。随着现代技术的产业化,带来了艺术的工业化、商品化、技术化和世俗化。资本垄断操纵着大众欣赏趣味的变化。例如好莱坞的色情或恐怖大片,摇滚音乐、朋克族与狂欢派对等大众文化,直到电子游戏、网络世界,使窃窃私语的文学纳入全球一体化的罗网。文化工业的垄断者诱得一片沉醉和莫名其妙的叫好,却令人担心文学艺术蜕变为反文学、反艺术。
  其三,参与文学艺术的人自身的危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空技术、原子弹技术、生化武器技术、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引起人性的异化与精神失常。失去生态平衡的人们日益孤独、惶惑、无处栖身、无家可归。
   三、网络危机与生态诗学
  文艺的生态危机其实就是人类的生态危机,也是人类所发明的技术与网络的危机。当前最明显最流行最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之网可以说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是否也具有反生态倾向?怎样看待这种网络化的世界,是文艺学与生态诗学不可回避的课题。
  仅就流行的网络技术来说,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以所谓“网络新新人类”为代表,他们自称“网虫”,认为网络是自足自律的世界,“网络给思想最大的自由”(注:《网络新新人类》,《畅销书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9期第67页。)。这不过是技术决定论影响下技术迷恋者的看法。另一种看法与之完全相反,认为“网络是人性的围墙”,“是传统文化的杀手”,甚至“建议现在就炸掉该死的网络”(注:《精神生态通讯》2001年第4期,摘自柏树林:《人类的天罗地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是技术否定论者的观点。第三种看法把计算机网络视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在使用的同时对网络技术忧喜参半,主张适度地发展。这是技术工具论与技术限制论的观点。
  我以为,将网络说成是最大的自由世界过于夸张,完全否定或封杀网络也不可能,如何限制高新技术的发展尚未找到可行措施。与这些看法不同,是不是可以寻找另外一种途径,从是否适宜于人类生态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探讨其文化倾向,思考技术何为,艺术何为,并将它们作为生态诗学的一种研究对象。这也许是较有意义的一种选择。

  首先,有必要正视网络技术的存在及其危机。互联网既然是一种高新技术,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反生态倾向和自身的危机。尽管网络技术给上网者带来许多方便,具有超越空间、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多种优点。但是我们对网络技术引发的生态危机决不能掉以轻心。网络技术的危机至少表现在这样六个方面。其一: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大量消耗着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并造成各种已知的和未知的污染。其二:这种高新技术产业使跨国资本主义财团赚得巨额利润,加剧了世界上的贫富分化、生态失衡。因而一位美国批评家称因特网“是一种电子殖民主义”。(注:转引自鲁枢元:《生态文艺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页。)其三:这种高新技术特别容易遭受高技术的袭击,据报道,“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成为2000年美国甚至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注:《迈入新世纪再看2000年》,原载2001年1月《科技日报》,转引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世界上的商务网站与官方网络系统已经遭受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频繁袭击。其四:这种高新技术为欺骗与误导大开方便之门,仅就所谓网络文学而言,实际上其中充斥着垃圾,使上网者浪费时间与资金。其五:网络技术产业的垄断者挖空心思地诱惑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从而引发电脑病,危害身体健康。其六:网络技术加剧了精神生态的危机。有人认为,“网民所畅游的网络世界是自足自律的”。其实“网虫”们只能在虚拟的世界“畅游”,其自由十分有限,结果是深陷网中不能自拔,与社会隔膜,使人性畸形。更危险的是大众对技术的迷恋会导致技术控制与技术统治,结果物极必反转而产生技术恐怖。
  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技术何为。技术决定论、技术否定论或技术工具论都无法解答这一根本问题。我想是否可以从文化与生态的角度思考。究竟什么是技术?技术工具论将技术当作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技术决定论使人由迷恋技术转而恐惧技术;技术否定论仅有批判而无对策。只有从文化与生态的思路来读解技术,才能深入其本质掌握技术的两重性。例如海德格尔不满足于把技术看作一种工具、手段或行为,他提出:“技术是一种去蔽之术。”(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并补充说,“自由和去蔽即真理的发生有至为紧密的亲缘关系”(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可见他把技术看成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使人们发现原来被遮蔽的世界,网络提供了生命存在的一种新的方式,于是网络技术构成一种新的文化之网。人们身陷于网络,却又创造着一种网络文化。但是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又指出:“支配现代技术的去蔽是一种挑战,即向自然提出无理要求,逼迫自然供应既可以提出又可以储存的能量。”(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也就是说,技术有合于生态与反生态的两重性。从技术的反生态倾向看,新兴的网络技术并没有超越网罗文化的传统,无“纲”的网络目前还未能颠覆有“纲”网罟的权力,只是改变了权力话语的方式,因特网的力量最终表现在它让整个世界都成为网络上的“单面人”而已。人类为了生存而发明网罟技术,为了进步而创造新的网络,然而无论新旧,都使人类自身陷入技术罗网。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一个怪圈,但却是一种文化。
  最后,让我们回到技术与文艺的关联上。技术本来就是艺术化的合于自然生态的技艺。在今天,它能否像优秀的文学艺术那样重新拥有良好的生态,或者说,高新技术与文学艺术能否互惠共存呢?文学艺术在高新技术产业时代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呢?我想,从生态诗学的观点看,完全可以把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从生态的观点解读网络,可知网络技术实际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方式。网络的伸展性、关联性、包容性和以柔克刚的性质都合于生态学原则,特别是合于“生态关联的原则”和“生态智慧的原则”。(注: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生态演化中的优胜劣汰,要求每一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优化组合,例如网络以柔克刚,涵盖万有,即合于生态智慧的原则。中国古老的《周易》中有一句关键的话:“生生之谓易。”尽管网络技术有其反生态倾向,但说到底还是人类生生之变易。原来生态就是无形的网络,网络就是一种虚拟的生态。处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人生个性,通过互联网进入一种虚拟的空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生态方式。与传统网罗相比,流行的网络可以说是无“纲”的网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试探着消解权力与精神漫游的文学创造。而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态诗学的研究对象。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日加告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艺功能的变迁

  • 下一篇文章: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文艺的生态危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文艺的生态危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