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的一面,才是揭示了人性的丰富、真实和深刻。那些孤独哀伤心灵怨叹、性幻想陈列、大曝隐私的“个人化肉体写作”,和文艺思潮中的这一思想倾向是互为表里的。此类文艺现象在今天的泛滥,也值得人们深思。
三、什么是京剧的“原汁原味”?
认为“样板戏”破坏了京剧的“韵味”,进而斩断了京剧艺术的优秀传统,是从艺术暨戏剧艺术的角度否定“样板戏”的另一重要观点。有人甚至认为,由于这种“韵味”的破坏和传统的斩断,“样板戏”导致了京剧艺术在今天的式微。
确实,“样板戏”中的革命斗争题材,音乐伴奏中西洋音乐形式及乐器的加入,基于现代舞美技术的复杂写实的舞美设计,话剧式念白、歌剧式声腔、现代舞蹈动作等因素的融入,使得“样板戏”在“韵味”上和梅派、裘派等诸多京剧艺术派别已经大相径庭。后来甚至还弄出了《钢琴伴唱红灯记》,这在那些推崇京剧艺术的“原汁原味”的人看来,是难以忍受的不伦不类。然而什么是京剧艺术的“原汁原味”?横向地看,历史上诸多京剧艺术派别的共存,说明京剧的“韵味”并不是单一的。纵向地看,京剧的“韵味”又是不断地变化的。例如梅兰芳30年代赴苏美巡演前,在髯口、服装、伴奏的“四大件”,以及一些剧目的唱腔做功上,都在当时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这些表现因素的改变,自然也带来了京剧“韵味”的改变。其深受中外观众欢迎并扩大了京剧国际影响的历史事实证明,新的“韵味”提升并发展了京剧艺术。京剧并不算长的200年的历史证明,京剧的“韵味”是丰富多样的、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京剧的“原汁原味”。反过来,京剧“韵味”只有发展变化、丰富多样,京剧艺术才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
《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的序曲,可谓是“样板戏”中京剧音乐和西洋音乐结合的一段典范。尤其是其中的那段黑管独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灯记》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唱段:“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将民间智慧、革命内容和京剧声腔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些和既往京剧艺术大相径庭的“韵味”是不是“瞎胡闹”?当然不是由这里说了算,得由观众和历史来检验。
京剧日趋式微是今天不争的事实。“样板戏”之后,追求“样板戏”之前的“原汁原味”的京剧的努力,并没有争取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奇怪的是,那些新创的、思想意识上没有“样板戏”的偏狭错误的“现代京剧”,则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让人有点印象的产品。倒是有报道说,“样板戏”在北京高校中重映时,受到先前并没有接触过“样板戏”的青年学生的欢迎。《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的重排重演,在海内外都反响热烈。在以“样板戏”唱段为主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演唱会上,众多“样板戏”唱段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可以说,今天剧坛上的一些京剧艺术家,包括一些后起之秀,都是凭借着“样板戏”而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能的,当然,他们的艺术才能,也为“样板戏”和京剧艺术增辉。作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是极高的成就。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有几个是为人们心口相传的?“样板戏”的重要创作者之一汪曾祺曾说:“样板戏”的一些唱段可以传世(事实上中国历代的戏剧作品大都是以折子戏和唱段的形式传世的),其言谬也乎? 四、“样板戏”的文艺形态学启示
综上所述,“样板戏”带有历史具体性的思想意识和形式创新,并非是违背艺术史经验和法则的绝对不可,其在历史及观众中所造成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不是可以简单地视而不见的。今天平心而论“样板戏”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样板戏”的艺术成就争取一个公允的评价,事实上,作为一种时代民族特征鲜明的戏剧形式,“样板戏”在文艺形态学的意义上,也留给人们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样板戏”是一种特殊的文艺观念和文艺政策的产物,表面上看,它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用行政手段组织文艺创作的结果。文艺为政治服务,并非就必然地不能产生精品。题旨的政治化是欧洲现代戏剧的一个重要趋势,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罗曼•罗兰等,都创作了政治倾向鲜明的戏剧杰作,创作成就已为历史所肯定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都是和用行政手段组织文艺创作分不开的。在政治倾向必然会降低作品质量的自欺欺人之谈颇有市场的今天,指出这样的常识似乎并不显得多余。深层地看,“样板戏”的思想倾向体现着历史观的改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看了新编京剧《逼上梁山》后,激动地给作者写信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以往的戏剧舞台上,却只有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在唱主角。毛泽东称赞他们把颠倒了的历史又颠倒了过来,并认为这是戏剧改革出新的一个方向。“样板戏”着力表现“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及塑造“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和毛泽东所提倡的文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的引入,摒弃了既往戏剧中“载道”、“言情”的封建道统思想和旧式文人情趣;“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等等赶下了舞台,就京剧艺术而言,其影响是划时代的。
西方近现代戏剧的发展,同样有一个舞台形象上帝王将相退隐,平民百姓登台的趋势。“高、大、全”工农兵形象的出现,也是这种舞台艺术“民主化”趋势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不同的是,西方近现代戏剧中随“民主化”趋势登台的平民百姓,大都是以个性主义和存在主义为基础的“个人”和“生存个体”,而“样板戏”中“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及其一员。这样,“样板戏”中的“斗争生活”及工农兵形象,就具有了历史的具体性及独特的民族性。一方面,她折射着中华民族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抉择;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现实革命实践。就是那些西洋音乐形式及乐器、复杂写实的舞美设计、话剧式念白、歌剧式声腔、现代舞蹈动作等等,甚至《钢琴伴唱红灯记》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不仅仅只是显现了大胆的艺术创新精神。用京剧表现现代革命题材,融入西洋音乐形式及乐器伴奏,和用西洋舞蹈体现中国妇女解放故事、穿着军装短裤跳芭蕾一样,既冲击了东方西方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体的舞台传统,也显现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借鉴互补的探索和努力。由此,“样板戏”也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思想意识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乃至阶级性,成为特征鲜明独特的戏剧形态。
特征鲜明的文艺形态,在文艺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价值是不容低估的。面对一种文艺形态,考察其独创性及鲜明性,才是评判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古典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等,都是戏剧史上独特鲜明的戏剧形态。以今人的眼光看其思想意识,自然发现许多偏颇和谬误;比较他们的表现形式,也难说谁才是“正道”谁就是“旁门”, 但他们正是凭借着这些思想意识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才显出了各自不同的魅力并由此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以今人的眼光看,希腊艺术的思想意识不科学也不正确,其表现形式粗糙甚至原始,然而马克思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特征鲜明独特地显现了其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包括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样板戏”是否具有永恒的魅力及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历史的检验还有待时日。但“样板戏”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文艺观念和文艺政策的产物,其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