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原创的“快乐的文本”——审读’70后诗歌的艺术殊相      ★★★ 【字体: 】  
原创的“快乐的文本”——审读’70后诗歌的艺术殊相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0:30   点击数:[]    

专用术语。’70后诗歌这样做的结果能够使诗人体验到文化“施暴”重构世界的快感,拓宽语言表现力的幅度和疆域;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段子”式的书写方式
    ’70后诗人胡续东在网上与尹丽川“过招”时坦言:“色情的成分在我的诗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只不过有人好的是色情本身这口子,而我更对色情事物里包含的其他东西感兴趣”,“不经过反讽、间离和荒诞处理的色情场景我不感兴趣”,这其实是整个’70后诗人群体的告白。也就是说,’70后诗歌沿着第三代诗歌青睐的口语化叙述道路狂奔,标举以游戏段子为言说特征的新口语;并且为增强快感,惯使荷尔蒙叙述和简化的小品、幽默笑话等搅拌一处,钟情色情本身,更心仪处理色情本身的喜剧感、冲击力、想象的快感以及混杂的经验/语言状态等书写方式。如胡续东的《诗歌的债》:“蒋浩的大胡子颤巍巍地伸过来,/写诗了没得?——一只老耗子/钻进了大象鼻子一样的羞,/‘锤子,你写了没得?’/‘没有啊,没有。’/面对面/抓脑壳,叹气,狗日的,/好久不写诗,头皮屑/都长起这么多了……”偏移了美之内涵的探索已类乎后现代主义文本,在接近小说、戏剧与散文状态,呈现立体结构与意义同时,却看不出意义来,消解了崇高和非崇高的界限。高雅之事看芭蕾舞到了南人的《看芭蕾舞》中却是:“几个踮着脚尖的哑女/把嘴巴挂在剧院的墙上/哼唱小调//灯光遭受一种诱惑/开始在少女的裙腿之间/钻来钻去/幕、布景以及烟火/装着什么都没有看见”,“第一次看芭蕾舞/我想到的就是这些我不知道在何时鼓掌/但我还是想了很多”,表现无聊而琐碎的色情想象本无可厚非,因为它们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它完全被处理成了恶俗的色情段子、荷尔蒙狂欢的肉体书写,徒具肉体快感的躯体诱惑,却未上升到审美高度。
    这种“段子”式的书写,有时不直接和盘托出,而呈现着间离性的轻松、调侃的反讽状态,这也许是’70后诗人战胜、抵御沉痛生活的一种策略。“在我们家乡的路边店/那些姑娘们着红色的裙子与红色的鞋袜/头上还戴着像鸡冠一样的大红花/那可是她们的工作服呀//那可是我们家乡只有新娘子才穿的服装/而路边店的姑娘们/天天都要做新娘子”(盛兴《路边店》),本是强颜卖笑的酸楚,在诗人远距离的调侃之后却有了滑稽的因子渗入,仿佛无奈被化解了许多,实际上更为沉重。李师江的《校园记忆》恐怕最“肆无忌惮”得典型,诗中写到:“整个校园哼哼唧唧/只有教授们还在教导我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了报答恩师/我把用完的避孕套/埋进土里”,以一个“埋”的动作回报恩师德性的关怀,完成诗歌的反讽,在消解“道德”规范的同时宣泄了校园嬉皮士的原欲。70后诗人这种貌似反讽、调侃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和其道德底线外的思想倾向上互为表里的。’70后诗歌这种正在走俏的“段子”式书写、“一地鸡毛”式的叙述,因为是寻找刺激、休闲和开心的结晶,游戏和消遣是它们的全部目的,所以与深刻无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诗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取向。只是高度随便、罗嗦、直白的口语狂欢的后现代主义“话语膨胀的特征”,把第三代诗前口语那种内敛、节制、审慎和口语鲜活纯洁的本质完全清空了,思想和真理被悬置的深度缺乏导致了诗意的大量流失;因为对历史文化的虚无态度,对社会问题的淡漠,不少诗歌真的 “诗到语言为止”,仿佛诗歌成了语言拼盘和诗人玩弄现代文明的“七巧板”。
结语
    应该说,’70后诗歌打开了深入人类生活的多种可能性,表达上的“快乐”特征指向了文学写作终极意义的游戏本质;但是,在写作方向和诗学主张上,他们并没有实现对以往诗歌的本质性撼动,其叙事化、戏剧化、个人化、新口语、日常主义的表征仅仅是90年代先锋诗歌、第三代诗歌写作策略的翻版和模仿;甚至他们尚还未有足够的成功的艺术范本赋予’70后诗歌概念以深刻的内涵。运动主义、江湖主义的取向,降低了写作难度,写作者文学结构的不健全,要先锋到死的狂热和浮躁,使得’70后诗人留下的众多文本,基本上处于兴趣、灵感状态的即兴写作的诗艺准备期,“尚在个人固有的写作热情中沉浸不起,还没有获得理性的渗透和积淀”(4);’70后诗歌的最弱项“在于诗歌的象征、隐喻、暗示功能的萎缩”(5),在其口水化的后口语倡导驱动下,高速发展的网络书写,导致写作愈加随意快捷,表达过于急噪粗糙,帖子、段子、卡通式的游戏文本“泛滥成灾”,诗歌仅仅成了肉体的分泌物,众多不动脑子的集体仿写,造成了诗歌事实上的“假小空”,其过度明白、冗长、散化的传达休说无法整合语言和经验的复杂关系,就是和诗歌原本的含蓄凝练也相去甚远。所以,’70后诗歌在以口语颠覆意识形态写作同时,必须警惕自身美学的危险性。    注 释:  
    (1)(2)沈浩波《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下半身》创刊号 2000年7月。
    (3)余丛《二十个词语构式》,《诗文本》2000年7月,总第二期。
    (4)安石榴《七十年代:诗人身份的退隐和诗歌的出场》,《’70后诗人诗选》346页,海风出版社,2001年。
    (5)马策《诗歌之死》,《’70后诗人诗选》359页,海风出版社,2001年。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行为艺术在中国遭受拒斥原因之分析

  • 下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原创的“快乐的文本”——审读’70后诗歌的艺术殊相”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原创的“快乐的文本”——审读’70后诗歌的艺术殊相”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原创的“快乐的文本”——审读’70...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