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西方猎奇者以上千美元的收购价格,鼓励中国的“行为艺术家”把自己的龌龊表演摄录下来出售给他们[3] P14-15),这怎么能不让中国艺术界的理论家和艺术家寒心。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艺术的真正使命不在于满足大众一时的好奇与娱乐目的,而在于通过它使人认识到真正的人性真相,使人通过艺术倾听到超越存在的声音。[4] P71 也就是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对生命的尊严感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哲理观照却不可失却。艺术如果从精神的高尚中缺席、后撤,那么其高贵的批判气质就将无所依托,只能在“看”与“被看”的病态狂欢里丧失殆尽,沦为艺术的叛徒,从此遭到审美者的无情拒斥。
因此,国内的行为艺术者若真的打算获得艺术界以及社会大众的认同,而不只是在短暂喧哗之后草草退场,那就确实需要认真地进行一番反省,仔细考虑艺术作为人类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代表,究竟潜在地指涉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复归其发轫时的庄严批判立场和诗性精神关怀,行为艺术才有可能挣脱现有困境,并最终重新获得坚实的价值依托,真正以反抗存在异化的艺术先锋派别立足于中国艺术界。否则,恐怕他们最终只能被当作反面典型载入华夏艺术史之中。
【参考文献】 [1] 赵承妮、陈申. 这是什么玩意,牛肚里钻出一裸男[N] .载于扬子晚报,2000.5.29(A3) [2] 陈履生. 以“艺术”的名义[M]. 第1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12 [3] 杨瑞春. 行为艺术:病态大全 [J] . 西部人.2004.1 (3) [4] 转引自 谢有顺.我们的内心冲突[M].第1版.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0.1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