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上一页  [1] [2] 


Tags:


   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 【字体: 】  
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0:22   点击数:[]    

期还要对着画面口形配音.这样做了一段时间,询问朋友们对我节目的评价,却听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你们是不是要等到商场下了班才去采访,要不然怎么一个顾客也看不到呢?”

“语言很流利,每天晚上都要背大段的解说词吧?”

观众不仅否定了节目的真实性,而且否定了我作为主持人的工作能力。

就当全国军民掀起抗洪热潮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去抗洪前线采访的主持人倪萍。她穿着肥大的军裤坐在战士们中间,略显疲惫的脸上显然缺少了往日在演播室里的神采。然而也就在这时,倪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真实,我甚至体会到她作为职业女性的坚定,朴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实作为主持人,我们大都品尝过现场采访的艰辛或欢乐,只是没有用摄像机记录下这最初的体验。我们习惯于将各种体验整理成理智而有条理的语句,并以贯有的端庄姿态在镜前播讲,从而错过了展示个性的绝好机会。想想真是可惜。

四 全方位编辑意识

作为一个成熟的主持人,要对自己节目的制作有全面的认识。前镜后的许多事情都要了解或者亲手操作,这样才会有全新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表现。

在山东有线电视台刚开播的大型娱乐节目〈〈状元三百六〉〉第一期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形:

女主持人让男主持人闭上眼睛,然后自己转到了大屏幕后面。这时,大屏幕上出现女主持人手持话筒站在外景地的形象,并对站在舞台上的男主持人说:

“喂,睁开眼睛吧!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我在上海!”

男主持人也对着屏幕讲话:

“上海?不可能!你有什么证据吗?”

大屏幕上的女主持人用手一指,

“瞧,我身后就是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塔。”

随后引出了女主持人在上海拍摄的一段采访。

这一个段落,创意新颖,过渡自然,主持人的开朗俏皮跃然屏上。显然,支持下在外景拍摄时,就已经考虑到后期的编辑工作。若没有全方位的编辑意识,很难做到着一点。

全方位编辑意识,要求我们能够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局部组合,并撰写或润色文字稿。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的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五 “露拙”也是一种美

为求尽善尽美,我们在录制主持词时,经常回因为语言不够流畅或表情,手势不够自然而要求一遍遍重录。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主持人永远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且从无口误的,以至在一些直播节目中,我们的主持人因一时语塞而表现出来的那种沮丧和尴尬甚至令观众也感到不自在。

相比之下,港台及国外的很多主持人对自己要宽容的多。一时的语误没关系,人哪有不犯错的,“改了就是好同志”---只要没有给观众传达错误信息,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时的语塞,吐字不清,口不择言,他们都可以自嘲地一笑。非但没有影响到主持人的形象,反而令他们更具亲和力。

甚至,有时主持人故意犯点儿小失误,反而有助于节目的进行。

在中央台〈〈半边天〉〉栏目某期节目中,以富有才华而著称的女主持人张越邀请两位女球迷来谈论刚刚举行过的一场足球比赛。节目刚一开始,两位女嘉宾就旁若无人的评论起某球员在这次比赛中的失误。正在“高手过招”之际,张越插近来怯生生地问了一个很“初级”的问题,

“哎,听你们俩谈得这么热闹,不过我想问一下,你们说的哪个***,他到底怎么了?”

于是,两位女嘉宾又向张越叙述了该球员在比赛中如何错过入球机会的情形。

在我们看来,张越提的这边个问题实在有失主持人的颜面。专门讨论一场球赛,却不清楚比赛中发生的事件,起码是节目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但是,如果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半边天〉〉的收视对象以女性为主,她们中或许有很多人并未看过这场足球赛,肯定会对两位女嘉宾的“神侃”感到不得要领。主持人即使注意到了这一程序上的不合理,冒然打断嘉宾讨论也是不妥。于是,她巧妙的以提问方式引导嘉宾返回来解释事件经过,手段之高明,不能不令人佩服。

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以前主持的节目,常会有些启发。在国内微波炉市场蠢蠢欲动时,我们栏目曾制作了一组有关微波炉市场的毓报道,其中包括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节目中,我亲手示范用微波炉做菜,由于也是刚刚接触微波炉,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失误,这些失误,大后期编辑时被当作“废镜头”理所当然地剪掉了,以便我在屏幕上能够顺利地烹制一道道佳肴。其实,我当时所犯的失误也是观众在初次接触微波炉时最常犯的,如果能在成片中保留那些镜头,不仅是对观众的启发,也会令节目和主持人形象亲切,更真实。

“藏拙”是人的本能,但作为主持人,为了节目为了观众而故意地“露”一点儿“拙”,不也很可爱吗?

有关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曾著书立说。说到底,主持人以个性形象吸引观众,是为了引导观众欣赏节目,而不是欣赏自己。comN〈〈60分钟〉〉节目总编导唐。休伊特曾打比方,节目内容好比“主菜”,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好比“调料”。我们的种中努力,无非是希望电视这道“大餐”能够让观众品尝得更加有滋有味。过内外的许多优秀主持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很多个性形象的榜样,但我们也只能借鉴,不能模仿。否则个性又成了“千人一面”。在这里,我斗胆把自己三年多来在主持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连缀成文,以期与电视同行共勉。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乐泉及其艺术孤旅

  • 下一篇文章: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谈谈经济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