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音源,大大地拓展了声音的表现范围和艺术感染力。 Wv/H."J 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原则上可重现自然界一切已有的声响,并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声响,从而冲破了人们对音乐的传统认识,更新音乐观念,促进音乐研究的深化。计算机介入音乐创作,使音色趋于无限,音律上冲破传统的五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二十四律等。大自然中那些美妙动听的声音,如波涛声、蝉鸣声、鸟叫声,还有其它效果声,已开始借助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音乐创作。〖ZW(〗参阅龚镇雄《计算机音乐·音乐的本质·探索与前瞻》,《科技导报》1995年第11期。〖ZW)〗 3ECINUz3! 传统的作曲方式一般是作曲家在谱纸上写出总谱,然后抄成分谱交给乐队排练,作曲家有不满意之处再修改,乐队再排练。因而,一部音乐作品的完成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修改,反复抄谱。曾经有人耗费一生心血试图发明打谱机。而今天的作曲家完全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脑制作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免去纸和笔,还可以很方便地修改各个声部各个音符,直到满意为止。 zn}xN(} 在电脑上可以通过Windows中的MIDI播放软件来欣赏音乐,还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演奏。在电脑上创作、修改并记录下自己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普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告诉笔者,他现在作曲与以往大不相同,通过与电脑相连的MIDI键盘,他就能完成一部音乐作品从创作、修改到打印乐谱的全过程,许多作曲家像他一样通过电脑音乐系统来作曲。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一首著名作品《丝绸之路》就是电脑音乐作品。电脑确实把作曲家从繁重的作曲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v9=,+C4 一套电脑音乐系统,包括一台586以上电脑,通过MIDI接口连接着电子琴、调音台、音源模块、数码录音机、功放、扬声器等外接设备,具有电脑音序、配器、音源、模拟调音台、效果器、波形编辑工具、波形文件轨迹、自动程序伴奏、对外数码硬盘录音、乐谱打印等音乐制作的所有功能,使专业录音棚走进家庭。通过以上这些功能作曲,利用电脑进行数码录音,直接把音乐记录在可擦写的光盘上,电脑音乐系统就能在家里制作出CD唱盘甚至VCD视盘。 yEDTzI& 现有的电脑软件能够满足作曲家的各种创作要求。音色编辑软件具有拓展电子合成器音色的编辑功能:作曲软件能将在MIDI键盘上弹奏的音符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以乐谱或数字形式显示,供编辑处理,乐曲创作完成后,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磁盘上,随时能调用播放或进行修改。自动伴奏软件能将制作音乐的过程简化为输入和弦种类和选择音乐风格两部分。这类软件一般都预置有古典圆舞曲、现代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等各种风格,只需输入选定的某种和弦、所喜欢的风格,就能获得多个声部的和谐伴奏。乐谱编印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能完成乐谱的录入和打印,还可按需要添加连线、跳音和其它特殊的音乐符号与打印机相连,就能打印出精美的乐谱。 D*%jp~*H- 早在1987年上演的歌剧《瓦利斯》中,电脑就成了这部歌剧的主要演员之一。由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作曲家泰勒·马霍韦通过电脑作曲的音乐,听上去甚至比真人伴奏更为敏感、动听。 -o^S&+~ 音乐创作本身从主题到风格均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一种名为Techno的音乐风格正逐渐成为一股新的创作潮流。80年代末90年代初Techno作为一种电子舞曲诞生于英国,迅速风靡法国等西方国家,随即带来一种动作狂乱、奔放不羁的新舞蹈锐舞(rave)。Techno音乐、昼夜狂舞的rave舞蹈以及舞场上广泛使用的毒品,给人带来的,是被一些英国作家称为集体脑休克和借助化学手段对黑夜无感知。巴黎去年开辟的一个专门播放Techno音乐的频道已经拥有23万听众。 );W3E<0 提倡这种潮流的音乐人主张取消真乐器,将以前所有的音乐和声音作为采样对象,放入电脑里进行重新拼贴修改,以重新表达出作曲家自己的心声。这种音乐的特点是流动多变,甚至连内在逻辑也没有。 .u23O0=Ze+ 电脑的最大优势是高速的数学运算。美国加州大学斯坦塔·克鲁茨分校的音乐理论教授大卫·库柏注意到,那些大作曲家的音乐中有一些短小的旋律--仅有五六个音符--是作曲家的特点,就像人的签名一样。库柏充分利用电脑高速运算的优势来探索音乐大师们的音乐风格,编写出一个名为音乐智能试验的EMI(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程序。这一程序能够把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分解成小片段,从几部不同音乐作品中过滤出共同的音乐特征,在此基础上,抽取一些片段,依据音乐创作原理重新谱写出新的乐章。这一程序创作的新作品《第42交响曲》,完全酷似莫扎特《第41交响曲》的风格,但实际上是计算机仿制音乐大师的作品。1997年12月,库柏在费城举办了一场莫扎特--EMI音乐会。迄今为止,EMI程序已创作了1500首交响乐曲、2000首奏鸣曲、1500首其他作品。一位钢琴家演奏完EMI所作的《肖邦的玛祖卡》后说,电脑创作的这首乐曲似乎哪儿也不比肖邦的作品差。 n;q(4f%; 新风格 DykFnBY 从模拟到虚拟,是最新计算机技术给文学带来的新风格。 vF`PhOSS 在美国和西欧有二三十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模拟环境。这种模拟环境使观众可以进入艺术作品之中,并遇到各种在现实生活中从未见过的场面。瑞典的现代博物馆展出有一尊巨大的人造贵妇,叫做荷恩(即她),观众经过她的阴道进入内脏,一进去,里面坡道弯弯,楼梯层层,灯光闪闪,还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评论家们认为这些模拟环境的目的是以奇异的景色,古怪的声音和世外桃源式的气氛,使观众眼花缭乱,在重重幻觉中飘然欲仙。(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193、194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这只是相对简单的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真实的模拟。而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是一种想象中的模拟。 ~h74Um 福楼拜坦陈自己在从事文学创作时能够完全融入艺术创造的环境之中,进入一种无我境界。他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写到树林里的场面,就把自己完全变成马和骑手,完全变成树和瑟瑟抖动着的树叶。他说:我能触摸到我所想象的人物,他们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或者我就要变成他们了。以至于他描述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的时候,福楼拜说他本人觉得嘴里也有一股砒霜的味道,感到了要呕吐。 USUN)S)\ 福楼拜要是活到今天,就不用只有沉浸在文学创作时才能体会这种虚拟情形。艺术家们早已经不满足于这种模拟艺术了。今天的先锋艺术,已经从模拟走向虚拟。 <{<}l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或者说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飞行训练、航空航天、水利建设、建筑业、娱乐游戏等诸多领域。德国技术人员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建一座著名教堂。这座位于德累斯顿、名叫die Frauenkiche的大教堂建于100多年前,毁于二战。近50年来,这座曾经享誉欧洲的建筑一直是一堆矗立于市中心的瓦砾。而现在,技术人员正利用IBM的高性能计算机(RS/6000工作站)和虚拟现实软件,打算在原地重建一座与原貌一模一样的教堂。这项耗资177亿美元的重建工程将于2003年前竣工。工程师将教堂原始蓝图和历史照片输入计算机,通过处理得出三维模型,三维模型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将会与被毁前完全一致。在构造模型过程中,技术人员辨认出近1/3的废墟砖块,将其重新放置到原来的位置上。研究内部装饰的专家也同样的技术,再现教堂内部宏伟华丽的巴洛克式装饰。 _DG4a70 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古迹,有望使人们重见罗马古城、雅典古城的辉煌。 &"7 而今天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进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