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音乐论文

上一页  [1] [2] [3] 


Tags: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 【字体: 】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41:37   点击数:[]    

在当代美国的作用,同时,与会者也提出了提高音乐教育效率的建议。

  他们认为:音乐的教学和体验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如果要成功地进行音乐的创造性教育,那么,从教学设施到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不应该受到局限。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并愿使教学常新。会议还强调:“在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中都应强调创造性。”这就再次强调了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不拘一格。“斯巴达尼克一号”的上天竟使美国人如此清醒地认识到了音乐教育与科技兴国的关系,从而重视起音乐教育,并形成音乐教育中的创造主题。

  四、美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具有创造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美国国民的素质,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于象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大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同时,它对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也不无启示。

  启示一:要明确超音乐的音乐教育目的

  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卡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据《音乐周报》报道:1996年,美国政府又立新法,将音乐课正式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与数、理、化、文、史五科齐头并肩,成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1996年全美音乐教育年会的主题即为“音乐是把钥匙”,与会者认为音乐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虽然音乐本身并不等于这些领域。

  在我国,尽管人们也已开始注意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往往忘记了音乐教育的超音乐的目的。要么,音乐课根本就得不到重视,(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名曰必修课,但与美国的“大六门”之一的音乐课是不能与日同语的,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课的开课尚不能落实!)要么,把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当成专业音乐教育来狂热地实施,培养出来却是“四不象”的人。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理解美国人为何要将音乐学科列为中小学的“大六门”之一,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深地理解“音乐是把钥匙”一语的含义。

  启示二:我们应该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

  美国在实施以“创造”为主题的普通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局限于美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模式。而是大胆吸收外来的各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如前所述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等。这些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美国的实际,逐步被兼容、消化,最终形成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继而为培养、提高美国公民的素质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早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本土”观念太强,狭隘民族主义作祟,再加之“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远不及我们的老祖宗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古时的“胡乐”、“高丽乐”尚能引进融为本土音乐,外来的乐器如唢呐、琵琶、胡琴等亦能转化为汉族的民族乐器。与此相比,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还并不会有损于中国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我们更应该能够接纳它,用之服务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地球早已缩小为一个“村”,“邻居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象美国人对外来音乐教育模式那样能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此方面,我们应好好思考。

  启示三:我国也要有多种音乐教育模式

  美国虽然是一个多种族的大国,但该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差距并不大,它尚能允许多种音乐教育模式存在,实际上是鼓励了地方及教师的积极性与独创性,有利于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全民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而且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差异甚大,若想更有效地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我们则更有必要采用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应本地或个人实际的模式,这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做法。21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多种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的素质的,尤其是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育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采取拿来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更新、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来。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

  • 下一篇文章: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的红歌和红歌精神
  • ››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
  • ››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
  • ››试论红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作用
  • ››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重庆市深入开展...
  • ››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
  • ››浅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
  •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