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 【字体: 】  
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2:32   点击数:[]    

漠化。
运用抒情的手法——
(主题)我的孩子,咱们到家了……
(提要)昨天,在白花、素衣、挽联、眼泪之中,无数次目睹了人间重逢喜悦的首都机场,承负了母亲失去女儿,父亲失去儿子,儿子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
昨天,首都机场的停机坪终于把家的概念注释得真真切切……
1999年5月13日《北京晨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新闻工作者为国捐躯。提要题这段壮美文字情丰意切,抒发了国人痛失亲人的深切悲痛之情,感人肺腑。
运用议论的手法——
(提要)走私,使大量外国货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走私,使从正规渠道进口原材料和商品的企业在市场上直面不正当竞争;走私,不仅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反而使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严重——
(主题)打走私初显成效
进口货价位回归
1998年9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要题从“价格”、“市场、竞争”、“国家和人民”等多面对走私的严重危害进行议论,鲜明有力地表现了报纸的坚定立场和态度,有力地引导了舆论。
五、 长标题、厚标题的复兴
长标题(包括长题短文式)、厚标题(包括厚题薄文式)在旧中国的报纸就有过,90年代以来这4种形式越来越多,形成了一股潮流。它的优势一是便于受众快速阅读,能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同时也便于编辑部表述观点和态度,加深受众印象。例如:
(引题)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就见义勇为立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主题)立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2000年1月5日《人民法院报》
其优势之二是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与大中型稿件互相配合,交相辉映,使版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受众喜闻乐见自然好,可是这种标题又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弱点,即标题一长往往容易与导语重复,如某报发布一条仅50多字的消息,标题中有十几个字与导语34个字中的十几个字表述基本一样。本来长标题应含有丰富的信息量,若消息内容不多,导语又与标题重复,窃以为倒不如把短消息浓缩成标题新闻,以免起负作用。因为长题短文、厚题薄文不光是个多彩的形式,它必须要为内容服务,否则将失去它存在的根本意义。不妨,我们再看一条标题:1997年9月12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保安反车扒队被市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全文仅230字,标题却用双行主题,一行副题。该标题若只用双行主题“三汽反扒队 扒手怕三分”也能说明新闻事实,也能表示报纸的立场和态度,可是受众读后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副题“市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后,分量大大加重,3行标题鲜明地表现了当今的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以及报纸的鲜明态度。这条标题厚,是内容的需要,它有力地表达了新闻的主题,理该厚,也必然加深受众的印象。
六、 力求“轰动效应”
各媒体为“抢”受众,在标题制作上制造“轰动效应”,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让人震惊,引人注意。如:
人情猛于虎
1996年12月18日黑龙江电视台
巨额粮款化为水
1996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
(引题)在无边无际的蓝天碧海之间,有一艘蜚声海内外的远洋调查船——中国“试验3号”
(主题)在怒涛中测天量海
199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这几条标题不论是歌颂赞美的,还是针砭时弊的,都是主意高、气势大,写神又写意,把夸张、比喻等艺术技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出人意料又精彩动人。如:电视专题《人情猛于虎》用“人情”喻“虎”,且胜过“虎”,标题高度概括“人情风”这一社会问题发展到何等严重程度,已经直接威胁到农民们的生存与命运;农民交了订购粮,可是“巨额粮款”却“化为水”,农民得到的是一摞摞“白条”,电视述评的标题形象地描绘了新闻事件的严重性,振聋发聩、触目惊心:农民怎么活?!用“在怒涛中测天量海“来形容中国“试验3号”考察船全体船员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更生动活泼,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集中,使广大受众过目难忘,或欲罢不能,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而且它们在创新时都遵循一条原则:题文一致。
七、 追求“视觉形象”
展示视觉形象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不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和必读性,更是当前文字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最有效武器。标题的视觉形象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全方位地展开。
例如: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1996年10月1日深圳电视台
(提要)他潜心于南极淡水生态系研究。连续在野外采样,他磨破了脚, 拄着拐杖,每天照样步行七八个小时, 患了“黑色素恶性肿瘤”。他是——
(主题)两赴南极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
1998年8月11日《光明日报》
这2条标题构思新颖、形神兼备、视野开阔,从思想上和艺术上深深地打动着受众。标题中确立视觉形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新闻工作者心智高低的一场竞争,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把握好客观事实,更要从主观上深挖主题。这2条标题在开掘主题的深度上都狠下了功夫,都抓住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感人的新闻事实塑造标题的视觉艺术形象。如:例1抓住深圳中英街百年未有的新景观——两旁店铺第一次同时挂起五星红旗,深刻地表现了香港同胞热爱祖国盼回归的主旨;例2则抓住了李植生在南极顽强地与病魔拼搏,献身科学的最感人的事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战士的形象——我们似乎看到了身患恶性肿瘤,还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南极艰难采样的杰出科学家李植生。上述二例中塑造的视觉形象鲜明、突出,“色、香、声、味俱全”,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强烈的第一视觉冲击波,引人入胜。

注释:
①引自《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的“序”
②引自胡乔木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有关“拒绝采访” 初探

  • 下一篇文章:浅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
  •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
  •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 ››浅析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