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指令的通行程度也相对比较高(参见表2)。有相当的业界人士认为,在中国目前条件下,主办主管媒体的政府是资产重组极为重要的主体,这就决定了使用行政手段重组集团草创时期国有资本的合理性:一是在媒体产业化中,宣传实体自身完全由市场机制来促其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有影响的产业集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利于当前主动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而现时国有资产所有者一元化的结构,保证了政府有条件也有必要,最起码能以出资人的角色对有关媒体进行重组,并适当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扶持。二是中国广电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对资产和资源的适当集中要涉及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政府或部门,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入和干预将很难实现。 [21] 3.现阶段广电集团重组中的困难和隐忧 然而必须注意到,这种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市场的方式,带有天然的缺陷。行政垄断缺少竞争往往导致低效率,盲目追求规模会忽视成本,特别是,一旦政府目标取代媒介发展目标,则会成为媒介自身成长的极大阻碍。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广电集团身份定位的模糊。一方面,除了长期以来“事业”与“企业”双重构造带来的(广电)局(广播电视)台之争矛盾加剧,行政隶属体制导致政事(企)难分外,在行政手段催生下,广电集团自身作为市场主体也远未成熟,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产权关系不明晰,难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产权重组和推动集团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重组过程中政策指导者基于行业整体利益制定的改革计划,对于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场不愉快的动荡。从管理层来看,集团化精简、重组了管理层,必然造成管理层的人事纠纷;从技术层而言,无线有线合并当中,无线台一向惟我独尊,并不在乎是否收编无线台;拥有网络资源,人员少收入高的有线台,合并之后收入减少、人员下岗,更加反对合并。电台和电视台的合并,造成了电台自主权的缩小和电视台的收入下降。网台分离后,网络公司收取的有线电视费用如何与电视台分成?制作、发行、放映都和广播电视不同的电影厂怎么融入新的集团当中去?合并后财产如何评估、管理、怎么确认股份、设立最高决策层。这在目前的改革中都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以及日后的隐患,由于利益的抵触,集团化过程中产生内耗,使得旧有人员、节目、资源优势不能达到最有效率的融合。其次,现阶段的行业重组在操作上难以面对一些行业内部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从信号传输市场来看,中国电信是垂直领导的企业,其建设的电信网是统一规划的。而广电部门从广电总局到各省广电厅只是行业指导机构,有线电视的网络时每个城市自己投资铺设的,网络产权结构复杂、网络结构混乱、经营模式多样,这使得中国有线网络公司内部整合存在很大困难。又如各地的有线电视台都是在繁荣电视市场,四级办台时依靠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国家没有过投入,现阶段的合并过程中也存在着产权归属的问题。再次,匆忙的集团组建,存在一些操作上的技术问题,如电视台企业化设计不足。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台延请过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家,来做电视运作的企业化设计,更不要谈按国际上标准的ISO9000规范来设计管理框架。 [22] 三. 广电集团化能否应对WTO和经济全球化1. WTO与全球化对中国广电行业的影响WTO与广播电视有关的是GATS(服务贸易总协议)和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入关,在广电行业做出的承诺很少,正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所认为的,加入WTO, 内地广播电视业所受的打击不会很大,随着内地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西文化的交流会加大。 他说,根据加入世贸原则,电信是对外开放的,但广播电视网并不开放。当然入世之后,外国进口的电影、电视片,包括合作制作的电视剧,会有所增多,而且交流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这对内地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有好处。 [23] 尽管WTO并不对中国广电带来直接根本的冲击,但全球化无疑已经并且将一直对广电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中国广电行业“即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 [24] ,政府在涉外政策方面限制很多。就电视广播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限度开放空中电信的政策。自从国务院1993年发布“不允许收看境外卫星电视”129号命令以来,广电系统也多次下文,要求严格控制卫星电视的接收。目前,这一限制通过在某些实验地区部分解除的方式得到突破。据东方网消息,在保证遵守中国新闻报道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将有多档外埠电视节目在香港设立面向内地观众的基地,拟于近期进军内地市场,广东成为试点省份。在此之前,本港、翡翠、明珠三大台即一直高居广州电视收视率的前三位。这次进军内地的电视频道共有美国comN的中文财经频道、香港阳光卫视的历史探索频道、凤凰卫视的财经资讯频道、广东话频道、国际频道、香港无线的TVB卫星频道及澳门卫视旅游台等七家。此前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内地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它的节目对内地电视制作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进入内地的电视频道对内地广电业来说,将是很大的冲击。而广电集团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试图倾全省之广电行业资源,强力打造上星频道,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对抗这些同样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境外频道。此外,广电行业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另一种可能途径是外资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广电总局对国外引进电视剧是有限制的,2000年2月,又对引进电视剧的数量、题材、国内制作单位、播出时段等都做出了规定,将所有引进剧彻底驱赶出黄金时段。但是,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为例,当年创收视高峰的仍是两部引进大戏,这说明了引进剧的实力和这方面限制的无力。 [25] 在电视节目方面,资金进入节目制作领域无疑将比引进剧产生更大影响。尽管目前在我国企业直接注入资金,直接收买广播电视媒体的播出权因其不合法而受到严禁,但广电媒体仍以“广告总代理”“特约播出”等方式同企业投资者开展隐形合作。这也暗示了媒介外资金进入媒体是一个不可抵挡的大趋势。 [26] 2000年初,上海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共同投资500万美元,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节目制作公司。2000年2月,默多克在天津设立了一个合资的节目制作公司。2001年初,美国时代华纳斥资一亿美元入主香港华娱卫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omN)也在香港设立了节目制作中心;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上海成立了STAR TV办事处,并具备了中型电视台的所有功能。 [27] 广电新一轮改革中,除新闻、重要社教节目之外,娱乐性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将使得外资进入节目制作领域成为必然。由于节目的播出权仍掌握在广电集团手里,因此,外资进入的节目制作公司与集团之间,将发展成为一种紧密程度不一的合作关系。外资进入节目制作领域必然也带来技术、观念的进入,并对省级广电集团产生影响。2. 我国现有的广电集团能否应对媒体全球化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论述的空间化研究的是传播业中企业权利的延伸。这个延伸主要表现在公司规模的增长上——无论从财产、营业收入、利润、雇员人数、还是从股票价值上计算都是如此。同时学者们还考察不同形式的企业集中,包括横向和纵向整合。从经济角度看,整合是控制不确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集团创造了一个内部市场,使不同下属分支以各自独立的运作体系来完成各自的增长目标。多国经营企业的加速增长是媒介产业空间化延伸的另一种发展形式。 [28] 这种发展直接导致了巨兽时代的来临——庞大的跨国媒介公司通过生产、发行、放映来完成纵向整合,他们的横向整合跨越了一系列的媒介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他们还通过国际分工,能够灵活、符合成本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