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论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以《泰晤士报》的“神州5号”报道为例      ★★★ 【字体: 】  
论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以《泰晤士报》的“神州5号”报道为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21   点击数:[]    

导对他国形象的误读是非常不利于正常的跨文化交流的。要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在这个方式之中形成独特的理性”。[7] 虽然一味强调文化多元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容易产生猎奇心理,对种族主义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平等没有提出更具批判性的批评,但是用自己民族的文化为标准去批判其他文化及其代表形式危害更大。一种客观的报道态度应该建立在对自己国家及文化的客观理解之上,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他国和他民族文化。这需要我们对彼此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都能够正常地看待,而不是建立“我们”的就是对的好的,“他们”的便是错的假的这种抹杀他者价值的简单公式。 五、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 《泰晤士报》对中国“神州5号”的报道这种带有敌视与嘲讽的论调在英国各大媒介关于此事的报道中是比较普遍的。而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其后的报道中,尽管这样的论调仍在继续,但是在言论自由程度较高的英国媒介里既没有见到提出质疑的文章,也没有听到相关的论争,更没有人提出这样的报道是否也是“种族主义”的延续。 随着历史的发展,种族主义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因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了改变。从启蒙时期起,对科学的逐步重视使人们越来越多地用量化的标准来辨别人与人之间在生理条件上的不同。通过对人物理或表面上“自然”特征不同的辨别,人们理所当然地“科学地”在“我们”与“他们”之间划出了界限,将不同的人分出了优劣。这种从外在特征将人类划分优劣的方法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侵略其他国家或民族提供了自然化、合法化的依据。由于其他民族或国家在劣等的范畴内,所以被压迫与被统治就有了合理的原因和解释。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运用由此阐发的理论体系合法化自己的权力和统治。这样的思想与方法,直到今日仍然根植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出现在不少学术思想之中,甚至更为可怕的是,显形或隐形地贯穿在流行文化中。因此,科特尔认为,种族主义的思想交织在我们历史的形成之中,已成为变化中的社会和话语形成的一部分 [8]。消除它需要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长期的沟通与对话。 近年来,由于这种种族主义理论显而易见的问题,这种以表面生理特征为依据的种族主义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谴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论调,并对此相当的警惕。1月4日,英国BBC名牌谈话类栏目凯尔罗依脱口秀(Kilroy)节目主持人凯尔罗依在《周日快报》上发表了此后使他臭名昭著的评论文章《我们不欠阿拉伯人任何东西》,指责阿拉伯人是“人肉炸弹、肢体切割机、妇女压迫者”。英国穆斯林协会马上提出要起诉凯尔罗依这种歧视性言论,同时英国岛内也对此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凯尔罗依被BBC辞退,该栏目从此被取消。BBC在辞退这个主持节目长达17年之久的著名主持人时发表声明表示:我们不能允许一个有这种明显的种族歧视观点的人主持这样一个尤其以平等为标志的节目。 相比凯尔罗依事件,中国“神州5号”报道中以暗喻和隐语为特征的歧视性话语体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警惕。而当我们将媒介文本置放在社会历史语境中,对媒介文本进行分析,新种族主义的诸多特征与倾向便呈现了出来。从以上对“神州5号”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种族主义”是将对文化的歧视编码到对其他文化的描述中。在这里,种族的不同被理解为文化的差异,种族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概念。如果说旧种族主义常常表现为种族奴役、种族隔离、种族清洗或者辱骂等极端的行为,那么新种族主义则表现得比较含蓄与温情。它甚至标榜民主,从而否认自己是种族主义。它不强调人们在生理上的差异,却不否认种族文化的不同实际上是有优劣的。与旧的种族主义多表现为行为上的暴力不同,新的种族主义是话语的暴力,符号的暴力。因此,媒介是新种族主义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六、结语 作为种族主义的一种延续,新种族主义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恶果是一样的。媒介报道中充斥的以语言符号为载体进行“文化的排他”和种族主义行为一样加深彼此的误解,引发彼此的敌对。它依然反映了一个民族与种族的不平等系统,并由社会内部成员共享的话语体系来维持、复制和巩固。尤其是由媒介精英引导的对他者的谈论,不仅给社会内部成员,即我们,提供思想来源,而且创造群体的连贯性,维持现有状态。因此,以文化为主要歧视对象的“新种族主义”问题正逐步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与讨论。 新种族主义对媒介报道的潜在影响是近年来跨文化传播研究提出的新问题。希望本文能引发更多学者对此的关注,为建立更为公平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更多的学术思路与启发。   注释: [1] Hall, S. (1996) New Ethnicity in David Morley and Kuan- Hsing Chen (eds) Stuart Hall: 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2] H.C. Marina. (1980) The Ideological Dimension of Media Messages in Stuart Hall, Dorothy Hobson, Andrew Lowe and Paul Willis (eds) Culture, Media and Language. London: Hutchinson Publishing Group [3] Dijk, van T.A. (2000) New(s) Racism: A Discourse Analytical Approach in Simon Cottle (ed.)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edia: Changing Cultural Boundarie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4] Cottle, S. (2000) Media Research and Ethnic Minorities: Mapping the Field in Simon Cottle (ed.)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Media: Changing Cultural Boundarie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5] 该文的网络版本标题为《中国外卖上天了》(Chinese takeaway is out of this world),www.lexisnexis.com. [6] 同上注释2。 [7] Young, M. (1996)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s, Genealogy, Deconstruction. Australia: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8] 同上注释4。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现代人的心性体验和“亚传播”现象

  • 下一篇文章:活跃的边缘:国际传播人种学研究统计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以《泰晤士报》的“神州5号”报道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以《泰晤士报》的“神州5号”报道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论媒介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以《泰晤...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